《系统思维:复杂商业系统的设计之道》摘要和笔记(20200925)
社会文化观点认为,组织是由一群有志之士组成的志愿团体,他们表现出对目的和手段的选择,这是一个全新的游戏。组成多思想系统的各个部分的行为表现出的选择,是不能用机械或生物模式来解释的,得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社会系统。 在社会文化系统中,关键的变量是目的。……如果同时满足:①在相同的环境下用不同的方式得到同样的结果;②在相同或不同的环境下得到不同的结果,那么这个实体就是有目的的。 对于社会组织来说,一体化的问题,需要一个持续不断的奋斗过程。有效整合多个层次上的有目的的系统,需要在基于满足更大系统的需求之上,满足有目的的各个部分的需求,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组织的目的就是服务其成员,也包括服务其所处环境。 社会文化组织的成员们为了某个或某些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追求方式聚集到了一起。成员们分享已经深入他们文化中的价值观。文化是粘合剂,把部分凝聚成整体。不过,由于各部分对整体组织众说纷纭,所以,共识是多思想系统能够达成统一的核心。 除了有目的之外,社会组织还是一个生命系统。因此,和所有生命系统一样,他们具有负熵性以及自组织的能力,他们从混乱中创造出秩序。生物系统主要通过遗传密码来达到自组织,社会系统则通过文化密码,而社会系统的DNA就是他们的文化。 每个思维方式都有自己独特的组织模式,而组织中的每个模式会凭借其对特定人才的需求建立自己的集团和特权成员。这些成员经常把他们的特权转化成权利和影响力。获得的成功越大,继续坚持现行秩序的意愿就越强,抗拒改变的心也就越强。不幸的是,对于一个公司的生存能力而言,没有能力去改变过时的组织模式导致的悲剧,就好比错过了一次改变生产线的重大技术革命。 工作生活质量、参与管理、多功能团队以及其他一些社会技术所提供的观点,都没能告诉我们怎么样去管理一个多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如何有效的解决冲突。我们依然不停的在集权与分权、集体和个体以及整合与分化之间摇摆震荡,却没能意识到这些倾向之间的互补性。 选择在人的成长中处于核心位置。成长是对选择能力的提升;涉及是选择和整体思维的载体。(注:系统思维把社会系统看成各个部分有机组合的整体,并且各组成部分自身是可以主动的去选择的,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活动,形成有机的、动态的整体系统。)——“第1章 “游戏”是如何演进的” 系统的5个原理是:开放性、目的性、多维度、突现性和反直觉行为。 我们认识到,虽然一切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但他们都可以归到两个类别中:可控的元素和不可控的元素。 系统,是所有可由参与者控制的相互作用的变量集合;环境,是不可控但会影响系统行为的变量集合。于是系统边界的概念变得随意且主观由参与者的兴趣、能力或权责而决定。 我们发现,环境中的不可控变量或多或少是可预测的。在很多情况下,环境变量越不可控,则会变得越容易预测。 作为开放性系统,各种社会型组织都显示出一个相同的趋势,即朝着一个预先定义好的秩序发展。于是,文化密码就演变为了社会密码,相当于生物学中的DNA。社会密码作为隐含的假设,深深扎根在我们最核心的共享记忆中。 在民主体制下的市场经济中,人们做出的都是合理的选择。最终的赢者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人,却是那些最能适应既有秩序的人。所以,超前于时代的人往往落得悲惨下场,有时甚至比落后于时代的人更加不济。 目的性系统是一个价值导向的系统,也就是说,系统的目的性行为会努力追求自己的价值观。通常,这些价值观隐含在文化中,以致于决策者在做决定时都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默认价值观常常被认为是既有事实,只要没有人去质疑,它们将一直存在。 一个组织的成功取决于5个基本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产出过程、决策过程、学习和控制过程、员工管理过程、冲突管理过程。这些过程和财富、权利、知识、美和价值观的产生和传播紧密相关。 反直觉行为的含义是,行为产生了与预料完全相反的结果。就如常说的,地狱之路是由善意铺成的。事情可能在转机之前变得更糟,或者反之亦然。我们的成败都有可能源于错误的理由。 为了明确一个行为所带来的短期和长期的结果,都需要从整体上建立一个动态模型来模拟多环非线性的系统本质。这个模型可以捕捉到关键时间点间隔以及主要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注:这个系统就是所说的混沌理论,通过迭代、形成模式并在混沌中建立秩序,使得系统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但是系统的机会和选择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加上相互之间因果关系的非线性,实践中很难做出有效的预测。)——“第2章 系统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