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像两个孩子围着糖罐,看里面有多甜。”——王小波
王小波形容他与李银河的爱情,说“我们像两个孩子围着糖罐,看里面有多甜。” 我曾经以为,这也是我所认为的爱情应该有的样子。两个人一同去探索这世间的乐事、趣味,我们是伙伴、是玩伴,每天都有开心的事情与对方分享。这依然是我现在所认为美好爱情的样子,只是现在,我也会思考,我们共同围绕的糖罐里的糖,是从哪里来的。与人倾诉并获得共鸣,是糖,互相的关心和照顾,是糖,性,是糖,这些都让我们感到快乐,两个孩子不断的从罐子里去够,希望糖罐一直都是满的。
可是我发现,孩子们的糖罐并不总是满的,用到一定时候,它就空了,无法再从里面支取任何甜蜜和快乐。我发现这个事情,却无能为力,有时候想用力叫醒对方,对方却置之不理。是的,共同玩耍的时光是快乐的,一起吃饭、看电影,一起去听演唱会,一起打游戏,一起享受性,这些都很好,然而生活中总会有分歧,总会有需要共同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一直去享受甜,不愿意去面对苦,就像是蒙着双眼不断去够糖罐的孩子,总有把糖全部都掏空的那一天,这种透支爱情的方式常常让我感到不安。
可能我想明白了,罐子里的糖不会是平白无故就有的,是两个人共同放进去的,每一次真诚的沟通,每解决一个分歧,每一次想要达成共识的努力,每一次共同承担的生活中的意外和风险,就是在往糖罐里面加糖,有加有取,才不会让糖罐亏空。也是这些付出甚至是痛苦将亲密关系构建的更加稳固,没有付出和承担的爱情如同空中楼阁,一阵风一吹就倒了。同甘容易,共苦难。
可是我们都乐意享受快乐而害怕承担。解决分歧是难的,因为它会让对方看到自己内心不愿意被人了解的弱点和隐痛,承担生活中的意外和风险也是难的,因为它需要付出,这种付出没有薪酬,无法量化,就如同往两个人共同拥有的糖罐里放了一勺糖,却无法指出哪一粒糖是这一次自己的付出带来的。所以好的爱情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消受的,它需要不断地去付出,去剖析自己,包容对方,去面对那个自己可能也会害怕面对的,面目可憎的自己,这些都会耗费时间和精力。然而现代人为了讨生活,被工作压榨,每天要处理繁杂的同事、领导关系,面对父母的嘘(催)寒(婚)问(催)暖(生)、同行竞争,还能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留给爱情呢?所以一部分人将爱情当作快销品,一次性把糖罐掏空,然后离开,再去寻找下一个糖罐。还有一部分人当作奢侈品,知道自己负担不了所以不去触碰,不享受也就不需要付出。
在第一段关系里,我是一个糖罐掠食者,老白抱着他的糖罐来了,我只愿意从罐子里面取糖,不断地任性地去支取快乐,我只愿意享受被照顾、被关心、被理解的快乐,有分歧他退让,有问题他解决,有风险他承担。掠食者不会珍惜这个糖罐,因为掠食者从来不付出。总觉得这个罐子空了,还有下一个罐子等着我呢!后面我成了一个抱着糖罐的人,想要告诉对方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考虑的未来,需要提升的能力,以及需要为对方改变的地方,然而我得到的回应是“为什么要考虑未来?一起享受眼前的快乐不好吗?是电影不好看还是奶茶不好喝?” 我隐隐感觉到这种透支糖罐的快乐如同末日狂欢,这种爱情只有片刻的欢愉,没有未来,不可期待,罐子总有破掉的那一天。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往事浮现,历历在目。年纪越大,这种消耗型的享受对自己的吸引力就越来越小。赤字和虚幻带来的不安,会完全抵消掉片刻的欢愉。
经历了三段失败的爱情,从20岁到30岁,从一个糖罐掠食者自愿变成一个糖罐建设者,可能是经历让人成长,也可能是看明白了一些东西吧。现在的我希望队友也是一个糖罐的建设者,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去往罐子里加糖,不漠视分歧,不忽略问题,一同付出,一同成长,一同享受快乐。有时候压死爱情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不是大的分歧,只是疲惫和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