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养成中:如何面对跨文化心理咨询?
我现在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心理咨询。想分享一点最近在跨文化咨询中的感悟,在开始学习心理咨询前我有很多担忧,我要怎么才能理解一个生活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呢,他和我有完全不同的成长经历、文化背景和种族、教育、语言、宗教,也许他还和我有不同的性别、性取向,这实在是太难了。
但是现在我逐渐能够理解,人与人之间一定是不同的,即使是两个看起来一样的人,也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经历、人际关系和对事物的看法。举个例子,一位婚姻幸福美满的美国白人女性咨询师听说了自己的白人女性来访者要订婚的消息,恭喜了对方,却让来访者哭着跑出咨询室。为什么?因为来访者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分享喜悦,而是分享苦恼和痛苦,可是咨询师却先入为主伤害了对方。用鲁迅的话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换句话说,这就是为什么心理咨询非常强调多元文化咨询(multicultural counseling),强调咨询师要在来访者的价值体系中理解对方的需求和问题,强调咨询师要努力避免把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强加到来访者身上。正因为所有人都是不同的,所以跨文化咨询只不过多出了文化和语言上的不同,并不是不可能达成的目标。我和一个美国人的差距不一定比一个生活在加州的高薪白人程序员和一个生活在弗罗里达的黑人清洁工之间的差距大。
作为咨询师,永远不能预设对方和你有一样的想法,要带着谦卑之心去理解对方,去认真聆听去认真思考,和对方平等的交流,我们以为的”正确做法”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咨询师不是老师也不是懂得所有大道理的智者,所以不必夸夸其谈,也不必去指导对方的生活。我很喜欢这星期看到的一句话,“ A counselor’s role is not to prescribe a particular pathway to clients in fulfilling their spiritual needs, but to help clients clarify their own pathway ”。“The helper is not an expert but simply another person on a journey toward growth who strives to be self-aware and has a goal of helping the client. ”我们和来访者是平等的,我们都是在人生旅途中努力向前走,不断成长的人。
甚至有时候不同也有好处,我上周参与了一个辅导美国黑人孩子寻找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的项目,特别紧张地问项目方,“我不是美国人,我如果理解不了他们说的东西,怎么办?”,学姐很温柔地回复我,“很多人在参与这个项目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担心,你有这个意识就很棒了。其实,正因为你不了解,所以你会特别认真地听孩子们说话,这样就够了。Anyway,这个年纪的小孩子最喜欢当老师啦。” 是的,毕竟咨询是关于来访者的,不是关于我们自己的,认真聆听才是最重要的,来访者才是咨询的主角,我们的目标是去帮助他们了解他们,而不是对他们的生活指指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