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见名誉品大庆关百货局银锭 文/靳稳战
清代厘金制度的创立,是财政史上的大事。随着征收范围的扩大和收数的增多,逐渐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支柱之一。存世有不同省份不同种类的厘金银锭以厘金或厘局的名目存世。陕西是最具代表性的省份之一。
陕西厘金创办于咸丰八年(1858),初名捐厘总局,设于省城,有潼关、大庆关、白河等分局十六个。同治年间改名为厘税总局,光绪三十四年与善后粮务等局合并为财政总局。
大庆关厘金局是开设最早的厘局之一,设于朝邑县城东南里许,距黄河大庆关渡口八九里。以征收百货厘金为主,有大荔、辛村二分卡。光绪十一年起蒲城皮厘也归大庆关厘金局征收。年征厘金一万四千九百五十余两。
存世与大庆关厘局相关的银锭有大庆关厘金局,大庆关百货局,大庆关统税局三种,前者年份最早,后两种更是陕西厘金银锭的名誉品种,存世极少。
大庆关百货局银锭的出现应该和土药厘金单独奏报有关。土药厘金原本附在百货厘金内奏报,光绪八年(1882)开始单独奏报收支。光绪三十四年财政总局成立后,设有厘税科负责百货厘、土药厘和盐斤加价。
统税就是土药厘金,是中央与各省争夺土药厘金控制权的产物,各省于扼要之地设专局征收。陕西开办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宣统三年裁撤。
目前存世的三种大庆关厘金银锭实物,铸造工艺和文字风格相近,结合相关史料,个人认为都是清末的实物遗存,百货局更有可能是财政总局成立后铸造上解的实物,存世稀少,足堪宝藏。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