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一种模范人类生活的随机性特质”——企鹅兰登官网和威廉·博伊德的对谈
翻译了企鹅官网威廉·博伊德(William Boyd)作者页面的官方访谈+作者手札(2003年)。供大家熟悉《凡人之心》这本日记体小说和小说家威廉·博伊德其人。
企鹅兰登官网 - 作者访谈
和威廉·博伊德的对谈(2003年)

人物简介:
威廉·博伊德
William Boyd
与麦克尤恩、巴恩斯齐名的英国国民作家。1952年出生于加纳,毕业于牛津大学耶稣学院。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获颁大英帝国官佐勋章、法兰西文学与艺术勋章。著有16部长篇小说,以及多部短篇小说集和剧作。作品多次入围布克奖和国际都柏林文学奖,并斩获科斯塔奖、毛姆奖、惠特布莱德小说奖、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约翰·里斯奖、《洛山矶时报》图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曾任《格兰塔》第100期纪念刊客座主编。
2002年,长篇小说代表作《凡人之心》出版,入围布克奖,进入国际都柏林文学奖决选,并获得让·莫内欧洲文学奖等奖项。 《凡人之心》豆瓣读书页面:《凡人之心》
问:你的小说作品《凡人之心》《纳特·泰特》《新忏悔录》,都是虚构的传记(或自传)。你为什么热衷于记录一个个体的完整一生呢?
答:D. H. 劳伦斯对这类小说给出了某种最佳定义。他将这类小说描述为“光明的生命之书”——我认为,人的境况——对人性的考察——是这类小说的核心主题。小说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存在,对人性做的贡献,比起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做得更好、更丰富。因此,对我来说,追踪一个人一生的起起落落、成败得失,似乎是一件平淡无奇又令人满足的事。
问:在《凡人之心》里,我们通过作家、冒险家洛根·蒙斯图尔特的个人日记,密切注视着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你为什么决定用这种形式来写这部小说?
答:尝试过任何一个作家都可以用的其他方式来讲述人生的故事后,我意识到最适合我们现实生活方式的文学形式就是日记。其他形式——自传、传记和回忆录——都是定型的,因此基本上是人为的。而日记是每天写的,绝无“后见之明”。事件的重要性或平庸性并不明显。事实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顺其自然,不知道前路上有什么别具意义的岔路。所以在一本日记,即便是《凡人之心》这样的“虚构的日记”中,我们得到了充满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生活。我们看到所有的生命是如何被偶然性、意外性和随机性所塑造的。你的生活实际上是所有你经历过的好运和厄运的总和。洛根·蒙特斯图尔特和我们都是如此。
问:你为什么要让洛根当个作家?洛根·蒙特斯图尔特身上有威廉·博伊德的影子吗?
答:我让他成为一个作家,因为他最初是受到真正的作家的启发。我对那一代英国作家的生活和作品很感兴趣,他们出生在本世纪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才成熟起来。像伊夫林•沃、格雷厄姆•格林和安东尼•鲍威尔,当然也有不太知名的作家亨利•格林、劳伦斯•达雷尔、西里尔•康诺利和威廉•格哈迪。最后两个特别潜伏在洛根身后。我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模范人物,可能看起来一样真实的生活和遵循了类似的模式:寄宿学校,大学,1920年代的巴黎,法西斯主义的崛起,战争和幻灭,衰老,多变和喧闹的生活,这些覆盖这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因此,蒙特斯图尔特先生身上并没有多少威廉·博伊德的气质。我和他一样喜欢绘画,喜欢法国诗歌,但是我没有他的恶习——懒惰,道德上的懒惰,拖延,自我放纵(我倒是希望能如此)……
问:洛根的一生几乎跨越了整个20世纪。你是如何决定他的命运的?是你先勾勒出世纪的轮廓,然后把洛根融入世界大事,还是你在创作过程中编造故事?
答:洛根的生活,说来也奇怪,他的地方,他参与的事件,我自己也很感兴趣:1920年代的巴黎,西班牙内战,温莎公爵被任命为总督的巴哈马群岛,1950年代的纽约艺术,等等。我总是以同样的方式工作:直到每件事都被弄清之前我不会开始写作,所以我花了很长时间计划洛根穿越20世纪的85年人生旅程。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挑战在于如何使它看起来是随机的,因此而是真实的。
问:在整部日记中,洛根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攀龙附凤之辈。他和海明威一起喝酒,毕加索还给他画素描。你是如何决定把哪些著名人物写进去的?
答:这是寻求真实感的一部分。如果你是20世纪20年代一位成功的年轻作家,你一定会遇到其他成功的作家和艺术家,进入一个即目可见的艺术社会。如果洛根没有遇到任何“真实”的人,这看起来会很奇怪,所以我让他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并纠缠在一起,我渴望展示他们的画像:海明威、弗吉尼亚·伍尔夫、毕加索、温莎公爵夫妇、伊恩·弗莱明、杰克逊·波洛克等等。他也遇到了很多虚构的人物(不仅仅是他的三任妻子),但是在他的人生故事中,这种真实个性的发酵使得他的日记看起来真实,令人信服。

问:随着成长和对人生这回事的了解渐增,洛根的声音也逐渐改变。让洛根从一个年轻的学生长成一位老人,这难不难?
答:这是另一个挑战,与书中的一个主题有关,即我们作为人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生中我们实际上是许多不同的“自我”,而非一个“自我”。我希望每一篇日记的文学声调都能反映出这一点,因此当读者往下读的时候,那声音会微妙地变化:从自命清高的学生仔变成时髦、颓废的年轻人,从苦涩的现实主义者变成饮酒过度的愤世嫉俗者,再到睿智而安详的耄耋老人,等等。我希望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洛根的衰老和变化,在他受到生活的打击又依然奋力前行的同时。
问:和你所有的小说一样,这本书里也有一些奇怪的名字。你为什么对名字这么感兴趣?
答:事实上,我认为我小说中的名字是完全真实的。打开任何一个电话簿,你会发现比我所能发明的任何名字都更奇怪的名字。人们有奇怪的名字,这是事实。一位英国记者就这件事对我提出了批评,直到我指出他的名字叫詹姆斯·德林波尔。噢,他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更文学的层面上来说,我认为,如果一个角色的名字是正确的,他或她就已经开始呼吸,就活过来了。在我看来,弗雷德·史密斯和莎莉·布朗这两个角色并不是真的活着,尽管弗雷德·史密斯和莎莉·布朗确实存在。
问:你来到洛根生命完结之时,这对你来说一定挺奇怪的。在书的开头,你知道他的结局是什么吗?
答:我知道。我知道洛根死去的方式、地点和时间。但关键是不要让这种“知道”影响他的生活,就像我笔下写出来的那样。不过,我把他“杀死”的时候,那似乎是一个奇怪而动人的时刻。我按时间顺序把他的一生从头到尾写了下来,没有跳跃,我觉得我对他的了解可能比我虚构的任何人物都要深。有那么一会儿,我感觉那是一种真正的丧失——他的旅程结束时那种强烈而悲伤的感觉。但后来我又变成了一个无情、冷酷、眼目清晰的小说家。
问:这本小说的索引很有趣。你是怎么想到要把它写进去的?
答:依然是为了寻求真实性和合理性:说服读者停止怀疑。在小说的结尾看到索引还挺少见的,而且通常会引发对小说虚构性的片刻质疑。但编撰索引很有趣,通过索引你可以细细观察洛根的生活。索引也几乎可以独立阅读——你会了解到洛根其人,还有他的生活具体包含哪些事物。
问:《凡人之心》这个标题的意义是什么?
答:这是为了表明,尽管洛根有自己的个性和癖好,但在基本问题上,他和其他人是一样的,无论男人或女人。他的生活,简明的人性,欲望和失望,需求和创伤,都堪称典范,就像所有人的生活一样。

问:除了长篇小说,你还写过电影剧本、电视剧本、短篇小说和艺术评论。你喜欢其中一种形式吗?
答:首当其冲的是,我是一个小说家——没有比这更自由、更慷慨的艺术形式了,它能让你沉浸其中——其他任何形式的艺术总有或多或少的妥协。但我热爱电影,我喜欢合作,我的很多朋友都是演员和电影导演。电影和电视工作满足了我性格中更欢乐的一面。
问:你现在在做什么?
答:我现在正在写一些新的短篇小说,因为我计划在2004年出版一本新的短篇小说集(我的第三本)。过去几年里,我在《纽约客》上发表了大约六篇短篇小说,再加上几篇新的,就足够成一本书了。我还刚刚完成了我的第一部舞台剧,一部关于让-雅克·卢梭的喜剧,以及他开始于1757年的一段灾难性的爱情。
《凡人之心》作者手札
在我所写的八部小说中,《凡人之心》在技术上是最具挑战性的。在这本书的构思之初,我就决定以日记的形式来写。这一决定背后的目的,是试图重现一种模范人类生活的随机性特质:充满兴奋/无聊、幸福/不幸、悲剧/荒谬的生活。洛根自己的生活,正如他在日记中记述的那样,也可以是每个人的生活。没有人真正知道明天、下周会发生什么,更不用说明年了。我们更多怀着希望而非期待,朝着未来的虚空前行。在小说家能够写就的所有文学形式中,日记形式最准确地复制了我们人类生活的这一特征——生活被好运和厄运这两种双生的、随意的力量所支配。
这里的关键词是“复制”。洛根·蒙斯图尔特在《凡人之心》中书写的日记和你或我会写的私密日记之间的巨大差异,在于洛根的日记是在他完整、精确地了解会发生什么的条件下写的——是我写的,也就是说,小说家:全知又全能。而洛根,我的主角,当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对我来说,技术上的挑战是在充分了解未来会发生什么的情况下,再现这种对未来生活的天真无知。作为小说家,我发现要在洛根85年的人生历程中持续做到这件事情是很难的。我经常不得不抛开我对洛根命运的认识,写作时就好像我和他一样生活在当下。我认为这很有效:读者像他一样“生活”着洛根的生活——他们同时分享着他的喜悦和绝望,他的乏味和震惊,但是很多不自然的努力使这件事看起来很自然,毫不费力!
——威廉·博伊德

-
Etn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8-22 13:29:31
-
东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03 19:40:10
-
米妖喵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01 01:19:14
-
xitchcock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20:06:37
-
格瓦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19:53:28
-
十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19:52:01
-
正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19:50:37
-
Areli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19:36:13
-
井一二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19:22:20
-
某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19:13:26
-
甘草披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19:07:42
-
Bonbon和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18:59:22
-
原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18:18:13
-
布拉格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18:16:35
-
椒盐伞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18:07:51
-
#暗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17: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