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serendipity经历
查看话题 >广东人爱吃心态好是因为科学拜神?
广东人有爱吃、心态相对平和健康的特点,她们的科学拜神心态功不可没。
毛不易唱“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新一代懒宅的拜神方法可以更简单:一杯清水供神明。
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后,工作变成了我们生活的中心,收入增加了,心灵自由成长的空间却变得逼仄,越长大越孤单这种歌词居然可能变成真的!
拜神是摆脱孤单的捷径。世界各地的神很多,比如意大利的面条神、日本的大母神、中国的祖先神等等,农耕为主的中国古人的神往往和节气、黄历有关系——农神、山神、土地神等都需要借节气农时显示伟力。

梅兰妮克莱因认为神给人的全能、强大的印象,相信世界上有一个权威全能的神,可以帮助儿童建立全能感。当养育者能够满足婴儿的喂奶、换尿片、陪伴、诠释等等需求,又能够让婴幼儿体会到“恰到好处的失望”——偶尔体会到大人也是一个普通而有限的人。婴幼儿就能够从自我中心逐步发展出看到别人的能力。成年人拜神也可以是重新看到和走出儿童状态。
拜神可以翻译为show respect to someone higher than ourselves——向高于自己的存在致敬。所以神要高于人,能给信众带来安全依靠感,又因为没有肉体而不危险。(神职人员另算)
真的有高于个人的某种存在让人信奉和依赖么?我没见过不敢说。迦叶尊者留下的华首门圣地我去过,也的确给人渊博威严的印象。
拜神时人可以接触到“超然”。有限的个人总想找到自己脱俗的部分,来获得存在感和意义感。
弗兰克尔在《生命的意义》里写,一个丧偶男子很痛苦的来找他做咨询,几次咨询后进展很小,两个人都很失望,弗兰克尔灵光一闪对男子说,“如果是你先死,现在感受这些痛苦的就是你太太了。”男子想了想,“那我宁愿是自己承受这些痛苦”,就开始挺起脊背面对孤独的老年生活了。意义对人们就是那么重要。
怎样获得拜神的放松又省下坐车的辛苦?俗话说“心香一柱”,认真就好。

昨天商家做活动扫码送苹果,我在路上溜达着想多领两只苹果,没好意思,掉头走开后有点难过,几分钟之后我体会到自己内心的匮乏,而不是真的想多贪两只苹果,这就比自相矛盾舒服多了。第二天我发现自己对工作的抗拒也小了一丢丢。自我了解是拜神的主要目的:感受日常之外的自己,停止不认可的行为,等待更真实的需求和感受冒出来。
清水、心香再发散一下,散步、浇花、打球、打扫卫生都可以帮懒宅跟内心更大的自我沾沾边,蹭点快节奏生活里缺乏的安静,寻找稳坐钓鱼台的怡然,从习惯的焦虑、自卑、恐慌中获得一时的解脱。
《格林童话》里幸运的汉斯用七年的工资——一块金子换了一块磨刀石,石头掉进井里时,汉斯高兴的跳起来,一身的轻松,跳跃着,愉快的跑回家,见到他的母亲,他的第一句话是“我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了吧”。科学拜神的过程和这挺相似。
科学拜神的广东人是全中国最专注赚钱又最放得下钱的一群人,正如九十年代港片里常说的“做人呢,最要紧是开心”。
文字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公众号xinlixiuf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