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看展记录
2020.04-2020.09断断续续地看了四十多场,絮絮叨叨下来。




今年上半年闷在家里太久了,聊喜欢的live还是乐队的时候,尧尧突然问我“你有没有兴趣去看看西岸四个联合展览,通票很合算”,我不知道有这回事儿,一看的确挺不错,就答应了一起去。
大概第一次去展览是在四月份,到现在看了老不少了,总是笑着说“太久不敢去livehouse了,就只能买一些展览票来维持一下消费”,在快乐缩减的时候只能开拓其他乐子了。
四五月份的时候主要就是去西岸那边,正好疫情把大家都困在上海,见面的机会倒是多了不少。西岸展览分散在四个展馆里面,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香成摄影中心和西岸美术馆。发现只要一个人口误所有人都会跟着记错,我感觉就是我传染着他说“余耀德美术馆”,有时候也聊喜欢的乐队“梅尔德卡”......
扯远了,第一次去的其实是龙美术馆。西岸离开我家不算近,之前也没有特地跑到这里去看展览,所以说这四个展馆都是新的体验。龙美术馆还以建筑的优美而出名,尧尧笑称“来这里顺便完成一下设计作业”。好像他后来还真是写了这个。第一天就看了大大小小非常多的展览,副本,祥云,瑞雪,风清骨峻,对话和摇到外婆桥这六个展览。副本讲的是现代化对于人类造成的影响,其实感觉蛮陈词滥调的,但艺术品做得漂亮。有很多用一条荧光蓝色的线联系,我们都get到好像大象体操的专辑封面还行。有看到不少手绘的机器人样式,我觉得奇怪,为什么喜欢绘制身材耀眼性感的女性形象机器人草图,但男性就非常非常少。油画往往是以细腻的经典绘画配置机械感的关节或某几个器官所绘制,很奇怪地符合我某些更邪性的审美。

瑞雪,祥云都是漂亮的油画,当然祥云看起来更绚烂更春天,瑞雪则是冷的。当时也没有春天太久,更因为在家里太久,房间都布置得尽可能绚烂,会更倾向祥云的蓬勃感。看到一幅画很像new order的封面,是不是也因为花朵的生气而让这张专辑大卖我无从知晓,但知道因为封面印刷材料过于繁复,每卖出一张专辑都要赔上几角钱......瑞雪里有些更加荒诞的作品,当然也有很多就是普普通通的雪天风景画,过去太久也记忆不清晰了。

对话则是完全现代的作品,多以玩偶为主,也包括一些玩具的绘画之类的。与后一次去龙美术馆看的献给孩子们有异曲同工的感觉,当然我并不太喜欢太邪的绘制配合玩具等属于孩子的东西,献给孩子们的感觉更像献给成人看的小孩玩意儿了,只是偶有几张可爱童趣(不知道怎么回事写到这里的时候脑海里在唱,“我支持童心之源,童心是成人的源泉”......)风清骨峻是书法展览,但可惜我真是一点儿也看不懂书法,就随便走走,大多数时候甚至只是和朋友们谈论什么印章到底是什么......很惭愧的是摇到外婆桥我什么都记不得了,大概是要闭馆了两个人草草收场的时候看的。
第二次还是和尧尧去看,余德耀美术馆的制作中,艺术与电影的工作坊,这次算不上很喜欢,过于现代艺术也多为影像。前几天和朋友聊到,“如果想看cult电影的话,去找一个现代艺术展览,可以看上一下午”,那个下午给我的感觉类似。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有小电影可以看,马蒂亚斯·泊莱德纳的作品《生命的模仿》,只是时长三五分钟的动画小短片,循环播放。但大家盘腿坐在地摊上的时候才意识到,这是疫情以后第一次有机会去看电影。

第三次去了香成摄影中心,外带皇甫一起加入。香成摄影中心算是西岸四个展馆里面我最喜欢的一家,我还是觉得照片比起绘画和雕塑装置更容易打动我,有些眼神里的脆弱疏离或者画面的糜烂绚丽,在绘画中似乎变得很难捕捉,而摄影让其变得容易。看的是后时尚时代,多用高饱和的颜色,也用对比色,非常触目。因为不是艺术专业的,很多其实记忆不清楚,只记得有一个板块讲的是类似新闻拍摄,没有特别摆放的动作和安置过的躯体,一切生动粗糙可爱,很喜欢这一类型的感觉和作品。

最后去的是西岸美术中心,第一次去是三人一起,下一次因为陆陆续续开学了就只有我一个人去了。第一次看的观察,第二次则是时间的形态。我非常不喜欢这两场展览里面那种浓烈的“为了艺术而刻意艺术,而制作艺术的道理也只是看起来艺术”,这感觉弥漫着,直到某个展览的导语里面讲到类似的观点,反感程度达到顶峰。我始终是觉得无论哪种形式的艺术都不能说完完全全只是为了制造艺术,那艺术的成本太低了,甚至觉得只是传销一个自己的概念,而让受骗者买账,这不叫艺术家,这叫商人。这两场展览非常现代实验,有大大小小的展品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脑袋,常常会被吓到。但依旧有些是很不错的,某一幅作品打破了介质,以刀和绘画结合,就很有趣。可能当代艺术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后来某个周五和瓜子散步,顺便看了海豹王的画展,你需要一个豹豹。那天穿着海豹王的联名去的,很开心,因为是国内最喜欢的画师。就是开在一家咖啡厅里彻底让我社恐,在门口兜兜转转老半天抓着瓜子的手冲了进去。的确都是没见过的海豹王和小章鱼呢!心满意足。

中间去过一次中华艺术宫,是和zyy一起去的。我笑着说上次还是初二的时候和初恋等一堆人去的,狂跑这去看画上的章子雕刻的是什么,这次很多时候也这样。看了吴冠中先生的展览,我的艺术属于人民。小学时候一直在新民晚报的夜光杯栏目看到他的影子,记得画总是红红绿绿的,孩子们也会喜欢。再看还是类似的感觉,吴冠中先生的画就是美的,我比较俗,也看不出好的坏的在哪里,美就足够了。也看了俞云阶先生的展览,大抵上是油画,颇有时代色彩。中间有几个摄影展览,我在那边疯狂吐槽“在虹口体育馆搁浅在一个游泳池的滑梯里面”,抬头发现照片就是拍的那个游泳池......

六月份的时候,考完试比较闲,就又去了一次龙美术馆。看行为的痕迹,不期而遇和献给孩子们。很喜欢不期而遇那个展览,导言有说到“不期而遇意味着偶然”,的确那次展览是我一拍脑袋的想法。展览分成几部分,动物音乐四季和我们。很喜欢海报上的那一幅,有几分弗里达画的意味,虽然说妈妈一直吐槽“为什么你要在方面放一张那么丑的男的”我再叨叨“人家是女孩子!”
行为的痕迹多半就是抽象艺术,又出现了从去年开始每次展览都见的丁乙,那次是感觉最多展品看过的一次,很多都在前几年七七八八见过。我不算太喜欢抽象艺术,再加之那个保安不知道为什么让我别拍。但是我旁边明明是拿着单反的人,也没有导览说到禁止拍照,就觉得挺奇怪。也没有记录下什么。
献给孩子们前面提及了,不太喜欢,也不多赘述。

后差不多生日的时候约上了劳模去琉璃博物馆看看展览why glass,琉璃永远好看,但印象不深。好像有些是吹出来的样式,气球一样圆溜溜的,看着可爱。展览区域不大,更多就是单纯的琉璃博物馆,一楼更偏向西方,二楼则更东方。好像记得那儿有玻璃制成的经幡,顺手捋一把转转,没想到几个月以后到西藏去,转了不知道多少个.......更喜欢西方的琉璃吧,不太赞同在玻璃上刻字,太多文字显得有些密集了,不算是我喜欢的风格。当然国内作者吹制的琉璃花是极其动人的。

再接下来就是去看浮世绘展,梦回江户。自己去的,也非常喜欢。那一场的展品多得出奇,甚至感觉像搬走了半个日本的浮世绘。我向来喜欢,因为浮世绘的人物表情等总看起来有难以言喻的憨劲儿,很可爱好笑。绘画喜欢用大量的留白,舒舒服服的。布展的方式也非常素雅,很不错的一次观展体验了。那天看到一幅特别傻的鸟,发给灰灰,对方“有朋友刚刚发了这张在朋友圈”,觉得好奇妙。

后面约上zyy去看了80年代展,感觉好玩儿,但也隐隐约约害怕是网红拍照的地方,果不其然了。但依旧很开心,开启了拍照片故事的历史,好希望开学以后再找时间拍个续集,很好玩儿。展览都是些塑料板,没什么意思的拍照好看用。后来有一个厅子布置的就是八十年代该有的样子,倒是很喜欢,很适合拍照片故事。就是在一堆时髦女孩里,我为了八十年代打扮得宛若山楂树里面的周冬雨,过于尴尬了!

等读完小学期自己去看了翌日展,是某个艺术高校的研究生毕业联展,多以插画风格为主。每个人的展品都零零碎碎放在桌上,随手翻阅了解,喜欢这种没有距离的感觉。很容易想到湾湾乐队的live海报,多半也就是这样的风格。展览不算大,但小东西密密匝匝也有不少,只觉得可爱。

后来尧尧回来,去了昊美术馆,看博伊斯展,以及周啸虎的我与博伊斯,另外是美丽新世界和你的房间。美丽新世界是我之前没兴趣的一场,但是和zyy聊天的时候听她安利了一下倒是有了兴趣。很好笑的是9月去当代艺术博物馆看海浪展览,那天看到的实体展品变成了一张照片,骄傲地躺在作者张培力的档案里。那天收获到最快乐居然是,拿着彭磊的npc和尧尧打了好多局拳王,还看到机器坏了的片段hhhh展览的概念很新,大概说的是万维网带来的无限链接和“新”的概念。当然我对这也不是太感兴趣,记得有一个展品是将二三十个屏幕放在墙上,是不同的女工在缝制内衣,而还有一个缝纫装置在距离大约三米的地方。我站在前面感受了一下当教师的快感。

博伊斯和我与博伊斯在一起,周啸虎这名字我们记不清,就试着以“虎啸春”指代可还行。博伊斯是行为艺术家,当然自己做的艺术品也非常非常多。而我与博伊斯则是周啸虎做的行为艺术,大概是让一堆人分组连环跟踪,并且写下记录报告。那些记录报告是我看过艺术展览中最好笑的东西。

你的房间这个展览我不太喜欢,get不到其中的女性气质,倒是觉得有挺多凑数玩意儿。又见到类似的蓝线联结,又异口同声“大象体操!”
当中和小奚去了一次乌镇,当然不算展子,看了很多很多小展馆。印象深刻的有木雕,百床,婚庆主题的展馆,也有茅盾等作者的展馆,当然最后一天去看了木心博物馆。主题小展馆里面东西都挺多,但不算精致也没有什么介绍,但很有特色是真的。作家的纪念馆里会有挺多作家在世时候的东西,有生活气息还是很可爱的。去木心博物馆看木心先生的画作,也有他的文字。我对木心了解不算多,那天时间也不够就随随便便看的,但不知道怎么看他的博物馆总有一点点惆怅,后来看上海的木心展也有类似感觉。

然后我就和家里一起去了重庆西藏玩儿,也没有看什么展子,只是在几家当地博物馆逗留。重庆的三峡博物馆很有意思,有点自然博物馆的感觉,有关三峡工程的东西也很多。想到前几年去宜昌的时候漂过三峡,重庆这边是三峡的另一头,总觉得好玩儿。很多都是富有生活气息的图片和展品以及一些文物,挺有趣。去西藏看了西藏博物馆?不能拍照片也只有一点模糊的记忆,记得用了很大一个篇幅讲朱棣?没有明白为什么。

再回来是八月中旬,去志屋看了小展览,并不好。是耳目集和走进圣罗兰的灵魂,可能因为是在网红书店的原因吧,就其实根本没什么东西,唱片展览的东西老实说还不如在摩登天空来得多和好玩儿。然后其他的展览也没什么意思,圣罗兰那个也只有几张粗糙的手稿,网红书店真的,不是网红的话没什么必要去。但是那边有很多艺术家做了小的章子可以敲,很多有特别的意义在,倒是很好玩儿。

再后来就又是和zyy去了一次M50,只找到了高原反应,花非花,黑白,逸骋画事,金唱盘和阿拉克涅六个展览的海报,当然感觉看了十几个。最喜欢的并不是这些,老实说我根本看不懂那些只有一块黑色块的画,感觉是很无趣了。非常喜欢里面有一个场馆叫island6,里面的东西又多又可爱,喜欢地上贴着的可爱的话,还有画面上穿插的霓虹灯发出可爱的光。M50可以说是有点迷幻的展馆,我觉得它不属于上海,在任何一个城市看到这样一片都很奇怪,里面的一切也似乎和城市平行,回想总觉得那天有点不太真实了。

然后自己去看了埃里克索斯的我与你。又回到了香成摄影中心,同样这一场我也非常喜欢。摄影师总能抓住人物后的脆弱和不该有的敏感,有时候也有一丝神性。我会觉得他的作品能显露一丝难以捉摸的人性,就显得脱俗了。

后在周三下午没课的时间去看了海浪和米修与木心。其实是今年第一次去当代艺术博物馆,下地铁的时候都有点生疏和迷茫了。海浪是双年展,当中非常多的艺术家其实在其他展览都看见过太多次了,当然不妨碍其为一个优秀的展出,东西非常多导语也详尽。其中有一大块区域介绍了一些在国内发生的变化,我倒觉得和主题契合,海浪一样向前推进。没有什么特别的主旨,但好在几乎都是双年展的展品,质量颇高。
米修与木心则是有关二人的展览,无论木心还是米修在我心中都有一份淡然和清丽的魅力,在绘画文学方面都有一点。我看不太懂米修的绘画,但是木心的大画框和小篇幅的绘画依然会吸引我。

最后是九月底在OCAT自己去看的空间规训:(后改革开放的)一些房子与(后世博的)一些建筑,老实说我对OCAT的展览不报太大的期望,去年去看的何人说梦实在是太糟糕了,没想到这一次却是很好。多是很大的装置,简直就是可以跑来跑去的小空间。在看展览的时候有一个很有趣的叫河堤散步,是那种六角形的砖块,向上倾斜的窄平面。导语大约是说“模仿小时候的河堤样式,作为小朋友的我们在那边散步,也有最小的摔跤记忆”,想到家里旁边曾经有一条臭掉的河浜,也有类似的河堤,然而现在已经是规整和拆迁了。突然发现耳机里海朋森的歌,每天的行军,唱道“层层叠叠的路径和楼房,看上去就像是河与山一样”。

最后来胡扯些看展览的日常。四月份的时候还没有怎么出门,联票带来的一期一会的看展成了一件每周都很期待的事情。记得四五月份的时候天总不是很暖和,每次看展总是阴郁的天气,有时候下些雨。看完展在浦江西岸走,我和尧尧,有时候是加上皇甫三个人,总是顶着西岸的风,裹着我的裙子和他们的衣服,说说笑笑。最后走到绿地缤纷城那边,每次都想着去喝喜茶,但每次都要排队到天荒地老,就只能去喝旁边的koi或者朴茶。都不太好喝,但大家依旧开心。
到最后一次三个人去看西岸美术馆的展览,出去的时候天气突然是晴朗了,地上湿湿的,新下的雨还没干透,湖面是光的倒影,粼粼的。三个人手舞足蹈着,想着等礼拜二东拼西凑一个下午再去看看完。但最后出了变数,看完的只有我一个人。
也记得去看M50的时候和zyy一起去,探险一样。那天天气很好,甚至有些不合理的热。最后去商场喝到了喜茶,甚至不用排队,倒是弥补了五月的遗憾。很奇怪的是其实我们都去过很多次那里,过一个天桥的时候我脱口而出,“这是去年我们看凌晨外滩时候骑自行车过的路!”,也发现就在我们都因为live去过多次的万代南梦宫边上。但这块地方,真的很特别,很多看起来都可以说是荒诞了:在阶梯上突然出现的铝制空箱子,或者在天台上的假手。“看!有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在哪里我不敢看!!”,也有到处都有的喷绘和展览里懒洋洋坐着的爷爷。在海盗船一样的椅子上坐一会儿,摇晃着,笑着。
去志屋的展览很无聊,甚至觉得就这样我自己也可以办展览。旁边尧尧安慰,“没关系里面的日系穿搭杂志很好看”,仔细看看才发现他真的一直是类似的搭配。可以凭借门票去换一杯茶水,去要了大吉岭茶,他应该是要了什么冰茶。虽然说是茶包泡的,味道倒是挺好的。
当然也有美丽新世界展览中打不出来的互动装置;和zyy去80年代展时候手舞足蹈的拍摄,然后穿着那边租借的衣服假装小偷;或者在琉璃博物馆慢慢听zsy讲有关佛教的故事。更多时候是我一个人去展览,总是会有别样的想法,惊喜,手舞足蹈地模仿雕塑的动作,或者是绘画人物的神态。只希望其他人不小心看见...很珍惜那些闪烁的时光和想法,兴起之时,简直想在展馆蹦蹦跳跳。有时候和朋友在一起也会交流,突然有了类似的想法,四目相对,像闪烁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