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笔记 | 南非中文教学的现状 1002
这是北语“全球中文教学线上交流平台”的第七场直播,主题是南非中文教学的现状,包括问题、挑战和机遇。 一、多语言的学习背景 南非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规定,在intermediate phase(大概是四五年级),学生可以开始进行汉语学习。汉语作为第二附加语言进行教学,mandarin as the second additional language. 其中,第一层的语言课程关注学生的第一语言(母语),第二层的语言课程关注本土的第一外语,而汉语、法语都属于第三层次的语言课程,一般作为选修课。
南非有11种官方语言,14种外语。在中小学中,如果想要选择中文课程,要么作为移民来选择中文课程,替换其他必修的外语课程;而本土学生只能选择其作为第二附加语言。一旦选择中文,就会存在全国统考。 因此,在汉语课程教学中,有时没考虑到学习者背景的多样性。特别是在南非中文课堂中的文化活动中。学生的文化背景是多样的,如果只是单一方向的向学生输入“中国文化”,很容易引发抵触:“为什么你们不学我们的文化?”所以,文化活动更多是一种平等文化互换,而不是单一的文化输出。
二、中文教学大纲的设置。 南非的语文学家不够了解中文的学习过程。语言学习大纲没有考虑中英文之间的巨大差距。因此,中文教学的进度提升很快,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在学习初的时候,就运用“真实的文本”,而此时其实应该用教师改编的文本或分级读物。
因为中文教学大纲的设计只是机械的翻译过程,直接是从其他语言的教学大纲对应而来的,所以大纲在具体操作中缺乏合理性。
1真实语料在教学中没有发挥理想的效果,特别是学习初期,反而需要分级读物和教材。2汉语要作为外语去学习,对学生产生的实际中的难度与跨度。3衔接不好。特别是中小学的课程和大学的中文课程的衔接问题。 三、老师资源和教材资源的缺乏。
师资的不稳定带来一系列问题,同时也缺乏可供参考的教学大纲、标准、教材。因此,老师建议加强全球孔院的集团化效应,帮助南非发展中文教学。 总结:存在的问题有——
- 中文课程政策自上而下,衔接不上。严格的招生标准和生源数量之间的矛盾。把汉语列位课程的programme不多。
- 南非去殖民化的特殊历史背景,多种语言都能供学生选择。
- 没有持续稳定的师资力量,缺乏本土教师的培训机制。
- 缺少以南非为背景的中文教材。
- 教学时间不够,学习阶段的课程衔接也不合理,尤其是大学与中小学的中文教育的衔接存在断层。
- 中文的学习在南非本土的价值问题:学习动力收到就业的影响,学生毕业后很难到中资企业中实习,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