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暮之城与阿尔弥特的花园之二: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 翡冷翠, Florence, Firenze.
2006年的冬天,CCTV-6晚饭时间会播一档介绍古典艺术的节目,那是我第一次听说文艺复兴。从此以后,拥有圣母百花大教堂和乌菲兹美术馆的佛罗伦萨,米开朗基罗的家乡,成为我梦中的阿尔弥特花园。
以至于13年后,站在米开朗基罗广场的暮色与劲风中,遥望河对岸被夕阳打亮的圣母百花大教堂橘红色穹顶,想起的是零六年对着电视匆忙记笔记的那个寒冷的晚上。距离去年10月3日到达佛罗伦萨,整一年过去了,终于开始整理这段美妙的记忆。

佛罗伦萨由Arno河分成南北两岸,北岸地势平坦,广场教堂美术馆集中,有著名的圣母百花大教堂、乌菲兹美术馆、学院美术馆等;南岸多山丘氛围静谧,拥有波波里花园、碧提宫和米开朗基罗广场。因停留时间短暂,不得不错过学院美术馆的大卫雕塑、以及南岸的波波里花园和碧提宫,希望疫情的影响能很快减小,可以再次去到意大利。
到达佛罗伦萨是一个晴朗的下午,从威尼斯出发,依次经过平原和山丘,三小时车程后抵达。我们住在Giacomo Matteotti街靠近四季酒店的一栋老房子里,出门往南,步行穿过圣母领报广场,就能看到百花大教堂的穹顶越来越近。
圣母领报广场是个不起眼的小广场,行人不多,常会有一些附近学校的学生坐在台阶上聊天休息。由于在佛罗伦萨的几天里每天都会经过这个广场,以至于在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看到Maggie Smith走过广场时亲切地惊呼起来。

迎着穹顶的方向一直走,就来到圣母百花大教堂跟前。这是一个非常“敦实”的建筑,由大教堂、钟塔与洗礼堂构成,由于周围都是狭窄的街道,导致站在它面前并不是最合适的观赏视角。教堂外立面由红色、绿色和白色的花岗岩装饰,显得非常活泼,装饰图案带来一种奇特的立体感,Brunelleschi的穹顶在夕阳下散发出柔和的光。



进入教堂内部可以看到瓦萨里 (Giorgio Vasari)的巨幅穹顶画《末日审判》,由于对瓦萨里没有太多兴趣(真是嚣张得很),加之排队的游客较多,我们只是在教堂外转了一圈,没有进内部参观。
佛罗伦萨的重头戏,在我就是乌菲兹美术馆。乌菲兹美术馆是所有文艺复兴爱好者的伊甸园,美术馆在建于16世纪的乌菲兹宫内。乌菲兹宫背靠阿诺河,毗邻领主广场,建筑整体呈U型,原是美第奇家族的办公厅,两百多年间美第奇家族的成员们把他们的收藏陈列在这里,18世纪开始正式对外开放,形成了美术馆。馆内陈列有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波提切利、提香、卡拉瓦乔等人的知名作品,比起精美绝伦的梵蒂冈博物馆,乌菲兹有一种恰到好处的丰盛。
美术馆在乌菲兹宫的第二、三层,从第三层开始,顺着展示的编号顺序浏览,再下到第二层,整体建议花3-6小时时间(逛美术馆是个体力活)。我在自己喜欢的画作上花的时间较长,其他的只能走马观花匆匆扫过,下文按照画室顺序列举一些印象深刻的作品。
Room 7 (或是Room 8,这里有些不确定)
《乌尔比诺公爵夫妇肖像》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肖像画,弗兰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真实细腻地描绘了鼻梁受过伤(据说右眼也受伤了)的公爵和戴着精致头饰及珍珠项链的公爵夫人。

Room 8
8号画室是利皮画室,利皮是波提切利的老师,画室里最喜欢的一幅是《圣母子与天使》。这副画里的圣母柔美异常,头戴有珍珠装饰的薄纱头饰,身着孔雀绿的长袍,眉眼低垂,双手合十,十分动人。看了各式各样的圣母像后,觉得利皮的圣母是最美的。

走廊
从画室出来,走廊天花板上的装饰风格画怪诞精致,拍下几张照片。


Room 10-14
10-14号画室是波提切利的展示。《春》和《维纳斯的诞生》在影像里见了无数次,从没意识到是这么大尺寸的画。波提切利之前给我的感受是画“好看”的画,但站在《春》面前,真实地被这种好看震慑到了。诸神优美的体态,忧郁的神情,脚下缀满鲜花的绿地,头上开着橙花结出柑橘果实的大树,以及花神精致绝美的长裙,各个细节都值得仔细反复观看。五六百年前的审美,在当今看来毫不过时,不需要任何解释就能体会这里面的美、温柔与平衡。这副画是波提切利受洛伦佐·美第奇之命为其侄子所作的婚房装饰画,无从得知波提切利当时的情绪,为何给这副画笼上一层模糊的阴郁。



波提切利同样出名的,还有《维纳斯的诞生》。跟《春》相比,同样精致典雅,但似乎相对平淡了些。

Room 35&41
文艺复兴三杰的一些小画,古典的三角构图。



Room 43
贝尼尼的《沉睡的赫马佛洛狄忒斯》。

第二走廊
第二走廊有一个16世纪的拉奥孔雕像,这并不是梵蒂冈博物馆著名的拉奥孔,而是 Baccio Bandinelli的复制品(可以看到完好的右臂),但仍然生动逼真。没有多少有人在它面前停留,正好给了我仔细欣赏的时间和空间。16世纪初期拉奥孔出土时,右臂缺失,拉斐尔认为拉奥孔的右臂应该是抻直的,而米开朗基罗认为他的手臂是弯曲的,才更体现被巨蛇缠绕的痛苦。最后拉奥孔雕塑的右臂被挖出,果然如米开朗基罗所说。这个故事也随着拉奥孔雕像一起保存了下来。

下楼梯来到乌菲兹宫的第二层,私以为二层最好的就是卡拉瓦乔。到了这一层,脑子已开始不够用,画室的编号记不清了,就以画家的名字来作为索引吧。
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是个越了解越让人上头的画家。陈丹青老师在《局部》里管他叫“妩媚的暴徒”。他的一生不到40年,充满了暴烈与动乱。在他生命的后期,他因与人斗殴卷入命案而不断逃亡。这样一个喜欢暴力冲突的人,自然留下了一些充满力量的生动画作(如《以撒献祭》),但同时,他也很有一些绵密细腻的作品(如《微醺的酒神巴克斯》)。在他的画里,看似画的是圣徒和神,其实却是在描绘市井人物和身边的少年。




阿特米西亚
是本文中唯一出现的女画家,她的这幅《朱迪斯刺杀荷洛芬尼斯》中,朱迪斯的表情坚决、专注,狠狠割开了荷洛芬尼斯的脖子。

提香
提香是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提到威尼斯画派,在遥远的上一篇中我们说到过G.贝利尼,乔尔乔内,丁托列托,贝利尼是提香的老师,乔尔乔内是他的师兄,而丁托列托则是他的徒弟。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也看到了不少提香的作品,乌菲兹则藏有提香的两幅著名的代表作:《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和《花神》。


在离开乌菲兹之前,在美术馆的纪念品商店又度过了愉快的半小时。出来时也像现在这样,又饿又满足。佛罗伦萨下午的阳光斜斜地打在脸上,面向湛蓝的天空,走入拥挤热闹的街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