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最好的遇见》读后感
假期有空读了读曹文教授新书《为了最好的遇见》,关于申请国外大学的。有几个小小的感受吧。
1、过于强调所谓“学术英语”。其实雅思、托福的general test并没那么“学术”,只是一个外语程度检验,不光用于申请大学,研究所;移民也能用。GRE,SAT,LSAT,GMAT学术还差不多。英国的A-level,GCSE,BUSSATs学术还差不多。
2、过分强调“学术意识”,甚至把格式和学术划上了等号。
国外确实对格式要求严,但是也没必要围绕这个话题碎碎念。我老板在我交上论文时感慨说你们现在有电脑,方便多了,Time new roman, 12号字,1.5倍行距,页边距也是电脑给好的,按要求做就行。她在80年代初读博士时交上论文第一关是教务秘书,拿尺子量,要是行间距、页边距不合格会被打回去重编辑排版。她博士博后是LSE的,本科和硕士是美国,好像是南卡。
写作用Time new roman, 12号字,1.5倍行距,这个基本上是英语学术圈通识,这个真的是大学写几次就明白了的事情。写信件的格式,措辞,我是本科时被商务英语老师狠狠教育过,所以到欧洲读硕士老师从来没调出过毛病,只是觉得我行文有些过于formal,慢慢也改了一些。
个人认为对十岁刚出头的孩子过分强调所谓“学术意识”有些太过于死板。
3、这个我是基本同意的。我家娃也是基本这个套路在走。

4、对于下面这表,我有些惊讶。不过北外对中国英语教育比较了解,那就当是准确的吧。差不多算是准确吧,暑假我跟我大学闺蜜拿我家娃做了个试验,在规定时间做了一套专八真题。她作为业内人士阅卷的,结果是比她学生当年平均成绩高,优秀水平。娃儿说挺简单的,一点儿不难。

5、书里分享的8个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孩子。不过曹老师分享的孩子跟现在大量原版娃还是不太相同。除了她自己的儿子,其他孩子虽然最终英语不错多数还是课外班扶起来的。所以这也折射到她现在做的课程中。
曹老师还是应该跟她自己说的一样,多去一线教教课,了解一下现在的孩子。要不我听她讲座,看她的书总感觉就那三板斧,有时还自我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