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东西叫费曼学习技巧
我是大学4年期间形成的学习习惯,今天才知道这东西交费曼技巧。
又一次觉得,自己好傻,明明前人已经有总结的经验,但自己一直傻傻的摸索。但话说回来,如果不是自己摸索出来,也许也不会对这套学习方法有如此深入的体会和赞同。
~~~~~~~~~~~~~~
如何学习新知识?
~~~~~~~~~~~~~~
1、打基础看前人的总结:学习课本教材,这个过程大脑要主动思考,努力建立与老知识的逻辑关联。储备零散的知识,理解没理解的都需要大概有印象,中学老师把这个称为“预习”。当时自己没有预习的习惯(说真的,谁没事找虐受啊),但是自己坚持做作业前复习,感觉就是把预习推迟到课堂上,然后课后自己复习。
2、找案例验证自己的理解:做题验证或实践验证。学生就做题或做实验,工作的人就不断实践验证。但现实生活不像做题做实验,有时真正实践的机会并不常见,需要借助脑中推演或仿真模拟。
3、出现逻辑不通的地方:再次看教材思考,找人咨询讨论,期间一定要主动问,找到自己理解不通的地方,也可以借助搜索引擎看看不同人的见解(相当于跟人讨论),重复第2步,再次验证自己理解,不断重复2、3步,直到逻辑通顺。(这个过程比较枯燥,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很多人坚持不下去。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临界点就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4、总结:这步最关键,把前边自己已经完全理解并验证成功的结论,这个总结应该是尽可能简单,它既跟过去你自己理解的知识点有关联,又可以继续延伸出下一个知识点。因为是靠逻辑建立的,可以顺着自己脑中基础的知识点推导出这个复杂的结论,所以不会有死记硬背的感觉。到这里,这个知识就已经完整的被吸收了,永远不会忘记。如果经常用到这个结论,时间长了,它会变成常识刻进大脑,于是会出现你觉得自己讲的很清楚了,但非专业人士觉得像天书。(有人叫这种现象交知识诅咒: 一旦掌握了一种知识之后,你就很难理解,那些没有掌握的人,他们是怎么思考这种知识的。 )
5、费曼提到:想象你是一个老师如何教学生。也就是用过去简单的概念或常识去解释复杂的新知识,而尽量不用更复杂高深的概念,这有利于帮助自己理解透彻。
这套方法适用面很广,小可以是一套程序,大可以是如何运营企业做决策,甚至人生的每一步怎么选择。也正是因此,自己也发现,没有任何前人的道路是完全可以照搬的,因为时代一直在变化,人身体和思想也一直变化。也就是没有绝对真理,真理永远要看使用的场合。
~~~~~~~~~~~~~~~~
有人问:为什么教师为什么不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因为对与他个人已经是最简单的语言了,但由于我的知识储备不够,无法理解最简单的语言里包含的深层含义。
我一直的感觉是,这个知识如果是别人讲给我听,语言描述是他的知识体系,我还是无法理解,因为不能符合我的知识体系,需要我慢慢理解后,融入到自己脑中才可以理解。
自身感受:对大学的第一印象就是:好像打开了另一次元,明明书上的字都认识,可组合在一起,完全无法理解。大一高数死活听不懂,做作业硬着头皮自己复习,看不懂问同学问老师。等2年后要准备考研,自己拿起书一看,突然就跟茅塞顿开一样,突然开窍了,原来想不明白的逻辑和推导,突然间就变成了显而易见常识。因为自己对曾经迷惑的地方印象太深刻,所以自己也想不通,为什么之前自己无法理解。从那之后,我就觉得脑中有了一套知识体系,再学新东西时,会主动套用到知识体系里。违反这个知识逻辑的,本身会抵抗死记硬背。但是一旦融入我的知识体系,就真的是记住了,不会忘,或者忘了也能简单推导出来
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个体需要先积累大量基础,才可以理解最简单的语言,否则就只看到一堆汉字,都认识也能读出来,但是不明白包含什么意思。
1、需要量变到质变
2、反复去理解
3、自我总结
4、敢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