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洞vol.10 | 小陈的九月生活记录|研二老学姐对学习、工作的一些胡思乱想
漫长而又黑暗的九月终于结束了,十月的三分之一都是轻松愉快又无所事事的假期。原本打算今天独自去看展,但是我真的太爱赖床睡懒觉了,起来之后又不想精心化妆收拾去看展,干脆就带着电脑到办公室独自待着了。
明明才研二,却感觉自己好像很快要毕业了。学院这学期没有给我们方向安排任何课程,未来的一年半估计也不会再有了,所以大部分时候大家好像都挺迷茫的,像一群无所事事的闲散游民。九月开学因为课程作业改革,大家都在疯狂的写论文、查重、修改之后再查重,一遍遍的循环。直到月底,七门课程作业的论文全都提交,才深深的松了一口气。中间还发生了很多小插曲,当下觉得怎么这么难,怎么这么苦的事情,一旦过去了,就都成了经历,甚至好像不值一提。
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跟这所学校没有什么情感上的连接,对于老师们而言,我们只是她们众多学生中的一员,无需记得谁的名字,一学期课程结束之后大家好像就没有什么关联。对于学院而言,研究生的培养交给导师负责,导师具体怎么带学生就因人而异了,大多数人与导师都联系很少。暑假在公司上班的时候,有一天导师给我打电话,说学校培训中心需要一名助教问我愿不愿意去,我当时非常纠结,原本是打算在公司做到年底,问了好几位朋友的意见,考虑再三还是在即将可以转正的日子提了离职,八月底回学校正式去了培训中心。原本助教的工作只需要每周坐班一天,每个月学校固定几百元工资意思一下,我考虑这份工作的时候也没有再想工资的事儿,只是想体验一下高校的行政工作,为毕业之后提供一种其他选择。
以前真的非常不喜欢体制内的工作,毫无创造力可言,觉得自己的好多想法都无处施展,日复一日重复那些单调乏味的事儿,跟一些油腻而圆滑的人打交道,可是这两年好像渐渐的有了别的感受。互联网公司很有趣吗?也不见得。做广告有趣吗?大多数时候是无趣的。年轻的我还能承受超负荷的996,可是拿健康作为筹码真的非常的不明智,我们更像是市场资本下的一波韭菜,年轻有想法有热情工资要求还没那么高体力也还不错,没有家庭没有小孩没有生活。多么嫩的好韭菜,割完这一茬还有源源不断的新的韭菜嫩芽拼命想挤进互联网大厂为他们献出自己的青春。然后呢,等待着我们的命运是什么?成为职场女强人就很难做到有幸福的家庭生活,成为全职妈妈还要被人否定女人没有自己的事业是很危险的,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在职场上被一帮零零后的小孩背后议论是个大姐。虽然有些悲观但是写到这儿我觉得还挺好笑的,我怎么会冒出这些想法来。
所以我冒出了想要去体制的想法,虽然内心还是会有一丝抵触,原本想过继续读博然后进高校当个老师,但是真的走上学术的路才发现这条路真的还挺难的,脱产读博自己精神压力也会很大,所以暂时没想研究生毕业继续读博的事儿,不过还是尽力发论文,给后面留个机会。在培训中心的工作做得还可以,以至于本来每周只需要坐班一天的我,每天被老师逮去办公室帮忙,固定的值班时间改为了两天,实际的上班时间是五天。
我对体制内的工作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那些看起来无聊又单调的工作,其实真的挺累的,我以为大家都非常轻松的在办公室喝茶,每天办公室会有数不清的电话声响起,彻底治好了我害怕接电话的毛病。办公室的两位老师对我也很好,虽然时不时压榨我,但是压榨完我又给我涨工资还天天带我混教工食堂。每天醒来我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去抵抗人生的虚无和荒谬,夜里躺下我可以反省一天哪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可以改进,对我来说已经非常充实并且满意了。
工作之余还是在认真改论文准备投稿,有天中午导师主动联系我让我发一篇自己觉得写的还不错的论文给她,她给我看看,我顺势抓住机会去了导师家让她当面指导(我导师是温温柔柔的女导师所以非常放心),顺便帮我看了三篇论文。那天成都好不容易出太阳了,我导认认真真的给我指导了一下午,真的好感动喔,我怎么会运气好到遇到这样的导师呢。晚上一起吃饭的时候,就一直关心我和师姐的个人问题,让我俩赶紧加油找个对象,一起吐槽学校怎么那么不懂事儿,不知道给大家搞个联谊!
小赵今年从八月份开始让我监督她每周读书,我也就顺带一周一本书看了起来,有时候是轻松一点的文学书,有时候是晦涩复杂的专业书,还有一些关于哲学的书。文学类的已经读的很少了,因为有时候就是觉得真正需要专业知识的时候,卡尔维洛或者马尔克斯根本帮不了我什么,文学是锦上添花,在巨大的虚无感中让人获得精神的共鸣和陪伴,专业书对贫瘠的我来说是雪中送炭,到写论文的那一刻才知道有多么重要。慢慢的发现文科类读研不像理工科,可以跟着导师或同门师兄师姐做实验,出结果。文科读研做学术就是思维上的延展,思考的比别人更深更广,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些东西都没法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勤恳的耕耘,在文献和书籍中寻找自己的突破口。
上次提到去年指导了一个小学弟考研,今年开学和他见面吃饭的时候,忍不住感叹现在的小朋友真的非常有自己的想法, 刚进校就知道自己想要研究的方向,知道自己要选什么样的导师,不想我当初真的傻傻的啥也不知道,晃晃悠悠研一一年就结束了。
去年对读研和学术这件事都很懵,今年渐渐的知道了自己的方向,也在试图寻找自己想要研究的方向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为人处事也没那么傻了,以前觉得导师不找我就算了,现在知道自己死皮赖脸想办法缠着导师了,跟她分享自己的想法。论文不算写得好,但是越写越顺手一些了,导师看了三篇也说一篇比一篇好点,逻辑和观点都更强了,所以再练一练应该还能有进步。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有天赋的人,虽然也很羡慕那些只需要付出三分或者六分的力气就能把事情做得很好的人,但是清晰的知道自己不是,就是需要付出十分的努力才能收获五分的成果,那除了这样也没什么捷径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