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文化中的普遍轻度依赖
弗洛姆在第五章中用权威主义性格和施虐—受虐倾向分析关系的部分太精彩了。
尤其喜欢分析“轻度依赖”的这一部分。
这部分大意如下:从本质上讲,人依赖于“神秘帮助者”,是出于自觉无法独自生存,不能充分表达个人潜能的缺陷;选择终生与自身之外的某种权利保持微妙关系,期望得到保护、照顾、负责等保障。这种关系通常是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没有选对“神秘人物”,而是直接在于他想要通过操纵依靠外在神秘力量,企图获得只有个人自己通过自发行动才能获得的东西。
在爱情的关系上,这种心态就提现为:必须要找到所谓的“真命天子”,“一生中对的人”,然后把自己交付给他,把自己整合生命与他联系在一起,并终生依赖他。这样的亲密关系通常也是痛苦失败的,在失败后又不断轮回这个过程,去寻找下一个“对的人”。在关系中愿意付出一切,但就是不希望从自己的行动中找到。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