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A文献展&OCAT空间规训——20201006
国庆要结束了才终于脱离五角场势力范围,今天当了一天游客,重获新生,人还是要多出门逛逛。
PSA文献展
●自我的会饮
印象最深刻的是森村吉昌的《自我的会饮》,看豆友评论说是cosplay的极致,很贴切了,甚至台词都很日漫中二风。服道化简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整个片子用艺术家和作品来阐释对自我的理解,或者说是森村吉昌眼中的艺术家的自我。
很巧地看到了维米尔的部分。森村吉昌用相机暗箱成像的方法展示了《代尔夫特一景》,接着在对《在敞开的窗边读信的少妇》的阐释中,将自我也比作投射到暗箱的光线,“我”通过长信,将自己的光芒投射到画中,我虽然未在画中出现,却笼罩着整幅画。


委拉兹开斯的《宫娥图》拍得太棒,森村吉昌多次将画布看作一面镜子,还原画外面的场景,画中的画,从这个角度上看《宫娥图》是一幅展示无限的作品。

卡拉瓦乔的部分在讲画笔也是匕首,绘画也就是在谋杀那些贤人。画家最后分不清自我与画作,在画作中谋杀自己。从画布中涌出的鲜血引起强烈不适。

网上没找到资源,不知是否还有机会看完全部。影片并不是对艺术品的全新阐释,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也非常了不起。
●当当当当……
https://mp.weixin.qq.com/s/ljtraWtlj7pnYts5qeDawQ
刚上楼梯就看到这个大钟,着实很焦虑,微信推文中说这个钟原来装在老美术馆的钟楼上,太惊悚了。让这钟多跑两圈国庆假期就没了……

●我吹!
做得很轻松又很妙的一个作品,看导言里说整个视频一遍过,真牛。以及莫名想起李健的《故乡山川》mv......
还有《自然之度B》、《新山海经》、《最新实用世界地图》、《游戏桌》也很喜欢,不再赘述。还有很多现代水墨绘画和摄影,集中放在一起时代特点就很明显,挺有意思的。也有很多丑陋的作品,丑陋的东西已经够多了,艺术上就不必在此多费眼睛和笔墨。

米修与木心
米修我完全不知道,木心的画我也知之甚少。展厅光线好照片还能看看,就放放照片好了。









OCAT空间规训
回到宿舍才发现入口的装置竟然是展品,还以为是AT的意思......

策展人的前言是很有意思的,在反思疫情之后的建筑要素对人的规训,进而联想到类似的经历可能出现在我们的童年。展览的目的是同时展示建筑师印象深刻的童年空间&建筑师建成的空间,以发现其中的关联。“将房子和建筑作为民族志研究对象”。

但是策展的时候由于空间限制以及建筑师的自由发挥,没有实现童年&现在的并置,看完之后基本没有发现两者有太大的关联。童年的记忆可能确实对一个人的空间感知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大部分作品都停留在基本建筑要素的堆叠上了。而且由于建筑不像艺术作品,体量太大而不能搬运到展馆,所以零星片段的截取并不能还原出独有的童年记忆,要想做到初衷还挺难的。
旭可建筑是表达最完整的,方案我也喜欢。淮海路的方案严格来讲不算童年,两者的联系更多地体现在建筑师对家具与建筑之间关系的关注之上。淮海路住宅的家具是对老上海生活的复原,勤勇小学民宿的改造则更多地考虑了家具的公共属性,包括楼梯间、入口、窗台的座椅、加建的餐厅、走廊的展板。之前关于走廊的展板没看明白,今天在现场,展台就用了展板的布置方式,秒懂。勤勇小学的文章里对低价建造的叙述也十分诚恳。
http://www.archcollege.com/archcollege/2020/9/48046.html


王子耕的装置看上去造价很高,表现的是父子两代之间的隔阂和分离,从两侧观察中间的介质,父子两人看到的东西完全不同,并且随着上面光筒的变化而变化。
父亲那一侧的桌椅高度与窗的高度不匹配,人得猫下腰才能看到小窗户的框景,因而可信度减了大半。

OCAT馆在北苏州路上,现在那里的滨河空间正在施工,想必修好之后也是个散步的好地方。犀牛书店刚刚搬到北苏州路,还在整理中,进去逛了一圈,选址的人真是目光长远。再过去就是四行仓库,路过的时候好纳闷儿为什么这里这么火爆,晚上橘酱告诉我说是因为八佰.....搜迪斯内。
三个展览的前言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疫情的影响。面对房间里的大象,我是否还能一如往常一样做研究、生活呢?
且引几句PSA文献展的前言作为结尾:
“无数个体所组成的生命记忆,是历史的复杂性所留给我们的痕迹,最终成为我们思想和行为的底色”
“你可以把这个展览想象成一次个人际遇与历史情景之间隐晦且复杂的交集”
“今日,尽管未知与变化依旧萦绕,但历史从未停下脚步。请至少,让我们保持些许的清醒,以理智且无畏的姿态,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有如伍尔夫于百年前所言:我们起身投入那狂暴无情的大海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