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嘴里常说的词,你对它了解多少?
1 “加油”二字的来历
某某:“明天你就要考试了,一定要加油呀!”
某某:“你行的,加油!”
某某:“还差500米,你就成功了,加油!”
某某回答:“放心吧!我会加油的!”
某某回答:“我一定会成功的,加油!”
......
当下的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听到诸如此类的话,加油两个字带给别人动力,带给别人温暖,让那些自卑,害怕的人都有勇气向前。这似乎是两个有魔力的字,每每想要放弃时,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跟你说起“加油”时,你的大脑就有股激流澎湃着对你命令“不能让那些给自己加油打气的人失望”“不能对不起自己”等等向前冲的意念。你不再害怕面对失败的结果。无论如何你都会尝试...
生活中也有一些人,无论别人和她(他)说什么激励的话,都没有用,渐渐的,那些关心她(他)的人,越来越沉默了...最后自己的世界也越来越清静了...
有时候,你会多么希望有个人在你身边,对着你说“加油”,但仿佛等待了很久,都始终没有音信......
不过没有关系,找不到别人对你说,你可以主动对别人说,说不定你哪天的一句鼓励,成就了别人一生,改变了别人一生呢?
好了,举了这么多例子了,仿佛写着写着有点伤感、文艺了,言归正传。
知道你经常听到的这两个字,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吗?知道的共勉,不知道的给你分享:
想知道这个答案呢,我就要带你们穿越回清朝嘉庆年间的大街上了...
张瑛,生于乾隆五十八年(1791—1856年8月),字右甫,一字春潭。也就是张之洞的父亲,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也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了。张瑛从小勤奋读书,知识渊博,他厚爱积极上进的青年学子,曾到书院与学子谈学论艺,有时还亲自评阅学生课卷,鼓励、培养学生从道德品格上,钻研学业上懂得相互切磋砥砺,取人所长,补己所短。张瑛培养了许多的进士,包括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材,最有名的就是张之洞了。当年张瑛退职还乡,每天晚上张瑛和仆人背着油篓子走在街巷中,看到哪家有书生点灯读书,就从油篓子里舀上两勺子菜油,加在油灯里,然后鼓励他们好好读书。读书需点灯,点灯必耗油,清朝很多穷人家,不要说油了,饭都难吃一顿好的。所以这个小故事呢,后来就传遍大街小巷,再到后来就是加油这两个字就被利用到当今社会了。


2.铜钱为什么中间有方孔?
每个朝代的铜钱,不论大小,中间都有一个方形的孔,那么为什么都是方的而不是圆的呢?据我所知,方孔并不是因为美观而这样设计,而是为了适应铜钱的制作方式。铜钱的材质是采用熔化金属,最后放在模子里面铸成的。结果铜钱的边缘会出现凝固的多余的金属导致不整齐,为了将边缘修整齐,就需要用工具打磨。而打磨采用一枚一枚的方式,又费时又费力。所以工匠们就将多枚铜钱用木棍串成长串儿来打磨。如果钱币中间的孔是圆的话呢,打磨的时候就会转圈圈,很不方便,所以最后就采用了方形的孔,打磨时不会转动,又有效率,又方便。

3.七尺男儿,到底有多高?
我们总是会在古装的电视剧里面听见形容男子时会用到“堂堂七尺男儿”怎么怎么样的。那么到底七尺是多高呢?其实每个朝代的长度是和当今的尺度不一样的,古代一尺的长度历朝历代都不同,根据学者考证,秦代一尺是23cm左右,汉代一尺是23-23.6cm左右,隋唐一尺在30cm左右,宋代一尺才超过30cm等。我们当今的一尺大约是33cm。如果按照这个数据算下来,七尺男儿居然有两米三高!史书记载,孔子身高是九尺六寸,按照这个算法听起来就有点吓人吧?成了巨人!
其实不是滴,依据现代出土的鲁国尺一尺大约20.5cm,那么孔子的实际身高应该是一米九六,是个高大上的老师了。
现代我国的七尺男儿有多高呢?如果按照与战国(七尺男儿至少在战国时就有了)相近的秦尺计算,七尺男儿身高也就是一米六多一些!和秦汉时期的墓葬考古数据显示,男性平均1.67cm左右,女性1.52cm左右,数据上也很吻合。
据2015年国家新闻办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中国成年男性平均身高是167cm左右,女性155cm左右。怎么过了那么久时间,还是没长高呢?其实不全是,这些平均数据里面包含一些老年人,出生在1949年前后的老年人,都是经历过饥荒的人,营养不良的很普遍,导致了身高限制,拉低了平均数。全国的平均身高不具有普遍性,也存在地域性的差异,北方人一般比南方人高大,如今的北方平均身高也能达到1.7米以上,所以看的出来,还是比古代的数据要高出很多呢。
4.学富五车,到底是多少?

从古至今,人们常用“学富五车”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的知识渊博,这个成语源自于《庄子》一书中,说的是战国时的政治家惠施的故事。庄子原文是:“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翻译过来是惠施这人会很多方术,虽然他写的著作够斡旋五国兴衰,但是他说的道理却有许多是舛误与杂乱的,他的言辞也有不当之处。
很多人看到这话理解为读了五车书,在古代确实很厉害!
其实五车书的书和我们今天的书不一样,今天的书都纸板书,东汉之后才有的,尽管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但东汉并未普及纸板书。一直等到魏晋时期,佛教的传播需要大量的佛经,廉价方便的纸板书才在我国普及开来。
说一个另外的点,先秦时期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呢?答案是简牍,简和牍是两样东西,有一定的区别,主要区别是在宽度上,简比较细长,牍则更宽。一般简多用竹,牍多用木,所以又称为“竹简”和“木牍”。古人写信都是用竹简,竹简制作方式很复杂,有一个说法是,竹片要拿到火上烤,一方面是为了减轻竹简的重量,另一方面为了干燥后防霉。竹片烘烤的过程中,会冒水珠,这个程度叫“汗青”,也称为“杀青”,说道杀青大家一定经常听见电视剧拍完了,有个杀青一说,其实就是源于竹简的制作工序。竹简杀青后,就可以在上面写字。
所以学富五车时期的书是用竹简,而竹简上面写的字数量有限,重量自然也不一样说是五车书,其实是拉了5车竹简,至于到底有多重,我们来算一下,一片竹简大概写33个字,1千片竹简就是3万多字,差不多4公斤左右。按照学者考证,古代车马的载重量应该是可达200公斤,五车竹简应该是一千公斤左右,一车是150万字,那5车就是750万字而已。现在随便一个网络小说,都是这个数字。但是也不能小瞧古人,因为别人用的是文言文,比起现在的白话文,当然不能再同一个标准下。
最后“学富五车”这个成语的意思本就不是读了五车书,而是五车书的著作,是写了五车书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