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和倦怠之间摆动
最近终于把《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啃完,大部分是看不懂的,部分是因为浮躁的心情不愿意细读。
姑且先做一个粗略记录,希望后面有合适的理由再重读一遍。
1. 世界是表象, 本质是意志 (唯意志论)。 表象概念起源于康德, 康德认为自在之物永远不可能被认知, 我们只能认识其表象。 叔本华认为自在之物即是意志。
2. 世界被意志控制而运转. 人类的食欲, 性欲, 求生欲, 这些都是意志的体现(为欲望), 而且这些欲望是被强加的/身体自然发出的(<全球通史>里理解为基因作祟).
3. 生命是一团欲望(钟摆理论). 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 欲望满足便无聊; 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4. 人的本质也是意志,所有的行为也是意志的体现。理性只不过是我们借助的工具罢了,最核心的仍旧是意志所表达的“我要做xx”的形式。
5. 生存意志最根本的驱动是种族延续, 繁殖意志.任何个体都是种族延续的工具;任何个体的体征(个体的表现比如花特别鲜亮; 人特别强壮/漂亮)也是其表现形式;个体的欲望/行为也是其表现.
6. 人如何摆脱叔本华所说的痛苦
- 跳出欲望轮回, 拉开距离来审视自身以及其族群8
- 通过审美/艺术,摆脱欲望, 不带欲望的看欲望对象, 不带功利地看功利对象, 即"涅槃"。
- 艺术不表达意见,只呈现事实,这个事实就是理念,亦即柏拉图的"理念"(柏拉图最高的理念是善)。
7. 人的意志并无目的,有的只是盲目冲动(啊,那谁说的“生命的冲动”和那谁说的“信仰之跃”),这点与尼采的创造意志有所区别,这也是叔本华的悲观起源。
8. 摩耶之幕:世界是“梵”通过其幻力创造出来的,因而是不真实的,只是一种幻象。“这是摩耶,是欺骗之神的沙幔,蒙蔽着凡人的眼睛而使他们看见这样一个世界,既不能说它存在,又不能说它不存在”。
9. 整个自然界显现出生命意志,而且“生命意志”即为其内涵。大自然在意的是种族的延续而非个体,个体在完成了种族的延续行为后,大自然就将死亡亲手送给了个体。因此,只有“理念”才是意志最合适的客体。
10.人最大的两种欲求:个体保持和种族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