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八景之王高银剎

王高塔位于现在的王高七村,王高村原名百尺里,有一种说法是王氏始祖从安阳县迁至百尺沟(弥河旧称)南高崖处立村,取村名为王高,还有一种说法是明朝的刘珝刘阁老将村易名为王高,取品格高尚之意,王高塔因村而名。因王高塔外形颇似西安大雁塔,世传为之姊妹塔,也是玄奘法师亲手设计所建,无从考证。
原塔七级八棱,用青砖砌面。高32.3米,直径11.3米,周长35.5米,墙厚2.2米。每级砌有圆拱门,顶端覆一蘑菇形石块。门口南北向,正中原有铁佛1尊。据王高七村村民王范卿说,塔内佛像2米多高,背北向南,拱手盘坐。上半身和头部都是铁铸,下半身为泥塑,面容祥和,佛身后有孔,世传此孔与东海相连,故常有儿童投石听音。该佛毁于抗日战争时期。1956年,新中国县政府曾拨款加固塔的基层,保护过这一古迹,“文化大革命”前保存基本完好。1966年冬,“破四旧”风起,被“造反派”炸毁。千载名胜,化为瓦砾。

慈化寺初建于何时,无考。1966年塔被炸毁时,发现塔砖上刻有“雅尔孝造塔”和“治平元年”字样。“治平”是北宋英宗皇帝的年号,治平元年是公元1064年。另据民国版《寿光县志》载:“古碑二:北魏石刻,惟碑额有‘大魏重修慈化寺碑’八字可辨;金慈化寺重塑佛记,亦漫灭不可考。寺院遗址久颓,古塔仅存,高数层,昔‘(寿光)八景’中所谓‘王高银刹’也。”王高前辈人还记得塔前侧另一碑额刻有“金大定重修”和碑下落款“县知事藏布录花”字样,其他字无法辨认。
另据王高七村村民王泾元和王范卿口述,乾隆七年,王氏祖谱上记载慈化寺已做为古迹来考,故慈化寺建造年代不明,寺内原有两块石碑,其一系北魏石刻,如《县志》所载,上有"大魏重修慈化寺碑"八字,可见应建于晋朝或更早,由此算来,慈化寺与灵岩寺属同一时间建筑,最少也有1600多年的历史 。 寺内另一块碑的大意为:“大定五年,金兵入侵,完颜亮(金陵王)无道渠魁,毁寺毁佛。三十年后,南北议和,史称“小尧舜”,维首(疑为人名)三十余人经之营之,重修北殿、西殿、南殿。北殿塑佛三尊,西殿塑佛三尊,次于塔内塑地勇佛一尊。”而今在王高村还能寻到这块碑文的残片,仅余重塑佛三个半字。
可以确认的是,慈化寺当年规模宏大,僧侣众多,香火旺盛,佛事频繁,成为佛教修行者的圣地。从所传规模、形制与布局等资料看,古寺当年应属佛教祖庭。 慈化寺的庙会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传说此日是如来佛诞辰),四乡八疃乃至潍县、广饶等外地的香客、游人纷纷前来,热闹非凡,是当时寿光最有影响的庙会。
王高村祖辈相传的顺口溜:“透龙碑、灵芝草、玛瑙狮子夜光耀”,是指慈化寺内的三件宝贝。寺内曾有离奇石碑,每遇阴雨天气,碑面的水汽中便隐现一龙上下游动,故名透龙碑。玛瑙狮子夜光耀,是指寺庙前的一对石狮,玛瑙石料做成,光怪陆离,异彩夺目,夜间彩泽四射。寺内方丈曾在塔东草丛发现灵芝数棵,即灵芝草。

寿光八景之说,首现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杨廷枚、刘用鲁纂修的《续寿光县志》,王高银剎为第七景。当年王高塔距弥河故道很近,傍晚时分,可见古塔倒映弥河水中,故有“夕阳弥水看塔影,津枝渡口观早霞”之说。这里的津枝,指的是当时弥河的一个渡口。每逢严冬雪后,冻云如漆,古塔凌空傲立,银装絮帽,矗立高地,分外妖娆,故有“银刹”之美誉。有诗为证:
王高银刹(明·张僎) 古塔半天起,隆冬洒飞雪。 彤云笼孤峻,玉峰耸皎洁。 神境会双清,冷风吹冻月。
王高银刹(清·李振栝) 古塔峥嵘百尺高,六花装点脱尘嚣。 光芒十里摇银海,皎洁三冬碎玉毫。 月照空寒留净宇,僧依冷淡类闲曹。 我来领略斜阳外,便是无诗兴亦豪。
除了王高银剎,其他寿光七景为:
熙台秋月 在旧县衙内(今武装部院后面的城垣上),俗称“熙熙台”。台名取自老子:“众人熙熙,如登春台”句意。仲秋时节,清月映廓,古城如画,登台赏月,景色最佳,清人李振栝有“溶溶月色照熙台,为爱清秋玉宇开”的诗句。
望海崇台 在道口镇西黑村侧,俗名黑冢。此台处汉平望县故城,俗名圣母台。《方舆纪要》:“望海台,秦始皇所筑,盖升以望海者,或命名所由也。”清人李登龙有“祖龙东幸日,望海起崇台”的诗句。
仓颉双井 在旧城大西门外仓颉墓前,东西各有井一眼,在今建委院处。清李振栝有“千秋胜地结灵光,古井双开依墓旁”的诗句。
宋台神釜 在孙家集镇呙宋台村附近。呙宋台上有庙,庙神像座下有大锅一口覆盖一深井,传说深井即海眼。明张馔有“神釜镇海眼,恍惚难解惑”的诗句。
周疃海市 相传在今大家洼镇周疃村附近,每当霜晨烟夕常有“海市蜃楼”在空中出现,称为奇观。明张馔诗有“海市变怪多,周疃沧溟侧”的诗句。
雾现霜城 霜城在清水泊附近,久已陷没,后来雾天水面常有亭台楼阁出现,人称奇景。清李振栝有“薄雾连天逼早行,郁葱佳气一时生。空中楼阁惊存没,眼底封疆乍灭明”的诗句。
星落石臼 在寿城西20公里的星落村(古属寿光,今划归青州市)。村旁苇湾内有一巨大陨石,状如石臼,因系罕见,称为一景。清人李振栝诗云:“海宇村名系落星,幽人选胜此留停。谁操玉杵回天象,似借高舂揭地灵。”

时隔三十多年后,2010年12月22日,寿光提出重建慈化寺得到潍坊市民宗局批准,次年5月6日举行奠基仪式,9月12日王高塔与大雄宝殿破土动工。 在长春般若寺原住持成刚长老的大力资助下,慈化寺住持释正德法师筚路蓝缕,历经多年建设,已经完成基本建设任务。目前,王高塔、大雄宝殿、观音殿、伽蓝殿、地藏殿、普贤殿、文殊殿、山门殿,一塔七殿全部建成。
重建后的王高塔塔高69.9米, 既古朴典雅,又富有现代建筑的风格,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流光溢彩,寺门金顶红门,古香古色,庄重肃穆。塔高69.9米,有三层阅台,塔体九层八棱,巍然耸立,气势恢宏。

目前,慈化寺正在启动二期工程建设,计划三年时间完成。不久的将来,慈化寺将成为鲁北地区著名丛林,弘化一方,造福万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