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在防止covid-19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医方药是中国治疗此次新冠肺炎的特效方药,也是根治疫情、治标固本的根本方法。
通过各项临床观察和大量基础研究表明,清肺排毒汤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新冠肺炎的通用方剂,具速效、高效、安全的特点,因此,清肺排毒汤是治疗此次新冠肺炎的初步的特效药。
清肺排毒汤是第一个面向全社会发布推广使用的处方,中国已经在全国许多省市推广使用,其已成为了这次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从投入使用以来,截至4月12日零时,收治的病人有1262例,已有1253例治愈出院,占99.28%。这其中有57例是重型患者,治疗效果也不错。这1262例病例里没有一例是轻症转为重型、普通型转为危重型的病例,从这个结果来看,非常可喜,阻断了患者向危重方面发展,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药物可以通过多个成份、多个环节,对新冠肺炎起到调控的作用。特别是它可以有效抑制内毒素的产生,可以避免或者延缓炎症风暴的发生。
全国各地的确诊病人在使用中药药方之后均得到了明显改善:许多人发热症状在3天内几乎全部消失;治疗6天后,肺部CT病灶的吸收也非常明显;核酸的转阴率百分之百,平均转阴时间约在10天左右。且中药费用相对低廉,大多数老百姓能够接受。而传统的重症患者治疗的平均费用为15万左右,这对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都是天价负担。而清肺排毒汤三天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价格在100块钱左右,节约了医保费用支出,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三方三药疗效明显,中医药抗疫大显身手。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的具有举足轻重之作用。其之疗效,使用率总有效率90%以上。中医药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全面介入、深度参与了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否则世界疫情将会长久持续,危害人间。
在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人第一时间上场,援助队伍规模之大、力量之强,前所未有、世界瞩目。全国调集近万名中医药人员驰援湖北等地,包括驰援世界其他各国等,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为世界之最,亦当为世界之楷模!
同时,全球各国必须开展分类救治。轻症治疗和恢复期治疗中医药早期介入,重症、危重症实行中西医结合,制定了相应的治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武汉疫情爆发早期,许多疑似病人在隔离点等待确诊,及时给予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有效缓解了病情发展。
中医药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截止到5月20日,数据显示,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中医药能有效日,缓解症状,减少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促进恢复期人群机体康复。
中国医学专家在治疗疫情方面,提出了中医药的“早期介入、全程参与”这样的观点,因此有效控制住了疫情。通过对患者集中隔离,普遍服用中药,阻止了疫情的蔓延,是取胜的基础。长期以来,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物,没有疫苗,给病人发放中药汤剂和中成药,从开始时一天只发放3000多袋,到后来一天1万多袋药,一共发了60多万人份的药物,显著抑制了疫情的蔓延。
在方舱医院,都是轻症和普通型患者,轻症不转为重症就是目标,所以采取了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除了给汤剂或者口服的中成药以外,还有按摩、刮痧、贴敷等综合治疗。以江夏方舱为例,564名患者没有一例转为重症。经验在方舱推广后,一万多位患者普遍使用了中药,各个方舱的转重率为2%到5%左右,显著降低了由轻症转为重症的比例。
对于重症患者,有人强调西医的重要性而忽视中医的重要性,但是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中医的参与,重症患者可能会恢复健康吗?答案几乎的否定的。西方国家在治疗重症患者时,有得到康复的吗?可能有,但绝对是极少数。种种事实可以充分证明,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中医的重大作用是无可替代。有人认为是西医为主,中医为辅,这种观点是不科学不客观的,应该的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中医强调治本,而西医注重治标。因此两者是存在巨大的理念区别。对于新冠肺炎患者来说,其治疗为何难度巨大,为何会造成全球那么多人的感染和死亡,原因就在于本出了问题,因此救治的关键在于治本而非治标,这就是为何中医的作用远大于西医的原因。重症救治是重中之重,对于重症患者,还是强调西医为主,中医配合,中西医结合。在金银潭医院、湖北省中西结合医院、雷神山医院,中医都是参加重症救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针对隔离点的人员,采取各种康复措施,如中医针灸、按摩、呼吸锻炼等方式,可以改善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对脏器损伤的保护、免疫功能的修复都有积极作用。
2020年03月23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发布会上介绍了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药物。张伯礼表示,中西医结合救治是我国抗击新冠肺炎治疗方案中的亮点,中医药通过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在新冠肺炎疫情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中医药领域调集精锐力量、分类开展救治、筛选有效方药等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总结中医药专家参与救治的经验:
第一,集中隔离,普遍服中药,是阻止疫情蔓延的基础。通过给发热、留观、疑似、密接人群发放中药汤剂和中成药,这四类人群中确诊新冠肺炎的比例2月初超过80%,到2月中旬降到了30%,2月底更是降到个位数。
第二,方舱医院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是降低轻症转重症的关键。方舱医院收治的是轻症和普通型患者,轻症不转为重症是治疗的重要目标。以江夏方舱医院为例,通过采取汤剂、口服中成药、按摩、刮痧、贴敷等中医药治疗手段为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564名患者没有一例转为重症。这一治疗经验向别的方舱医院推广后,各个方舱的转重率基本上都维持在2%—5%左右。
第三,重症患者救治是重中之重,中西医结合是降低病死率的核心。中医在多家医院参与救治重症患者,通过大胆使用、早使用中药注射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四,在患者恢复期,继续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阶段,往往还有乏力、咳嗽等症状,肺部的炎症还没有完全吸收,免疫功能也没有完全修复。这种情况下,采用中西医结合办法,做呼吸锻炼,同时配合中医药针灸、按摩等综合疗法,可以促进肺部炎症吸收、保护脏器、修复免疫功能。
张伯礼在发布会上还表示,这次疫情没有针对冠状病毒的特效药,也没有疫苗,通过从老药里筛选有效药、研制新药新方,目前已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记者 田晓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日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全力救治患者、拯救生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
白皮书说,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从中医角度研究确定病因病基、治则治法,形成了覆盖医学观察期、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发病全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使用。
白皮书说,中医医院、中医团队参与救治,中医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定点医院若干重症病区和方舱医院,其他方舱医院派驻中医专家。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分类救治,对轻症患者实施中医药早介入早使用;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实行中西医结合;对医学观察发热病人和密切接触者服用中药提高免疫力;对出院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方案,建立全国新冠肺炎康复协作网络,提供康复指导。
白皮书说,筛选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三药三方”为代表的针对不同类型新冠肺炎的治疗中成药和方药,临床疗效确切,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促进了核酸转阴,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
(二)中医救治原理
中医的治病原理总的特点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很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自然环境四季变换、气候变化、地理条件都对人体产生重要影响。
而人体筋骨皮肉和五脏六腑都通过经络互相联系,构成整体。某个“零件”的病变,都和整体有关。所以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中医的辨证论治就是以传统经典为法则,以阴阳、气血学说为思维,运用四诊八纲,辩病因,辩病性,辩病位,定病机。然后据此而立法,处方,用药施治。
中医的医学理论,把人视为一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内部的各部分互相联系,其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方面要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称为“阴阳有序”。如果周围自然环境变化,如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或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等,神经刺激过分,以及饮食饥饱、叫呼伤气、虫兽所伤、中毒金疮、跌损压溺等,都会导致人体内部失去平衡,还常常影响血、气循环运动受到阻滞,叫做“阴阳失调”,就会引发疾病。
中医先生看病,通过望(色)、闻(声)、问(病)、切(脉)等方法诊断脉象、体征和症状,找出不平衡的症结所在。然后辨证施治,以药物之五行相生相克之性,用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方法,辅以针(刺穴位)灸(火灼)等通畅经络气血之术,祛邪扶正,使机体内重新平衡,则疾病痊愈。
中药来源非常广泛,自然界的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虫、鳞、介、离、兽等,皆可分属性入药。药材用蒸、煮、炒、焙、炙、炮、煅、(水)浸、酒浸、醋浸、飞等方法炮制。一般用水煎服,或泡酒服,也有制成丸、散、丹嚼服、吞服、含服的。最早的中药多为植物,古人称为本草。植物药中包括植物的茎、叶、花、种仁、果实、根。动物药的种类也很多,如鹿茸、龟板、蜈蚣等。
中医的医疗体系不同于西医,因此,人类也不必以西医的方式来看待中医。在很大程度上,许多人认为中医是落后的低级的和不科学的,但事实上,中医的科学含量是远远高于西医的,中医的治病原理是也是远远高于西医的,中医所蕴含的科学水平也是远远高于西医的。西医水平如要达到中医的层次,按照正常的思路来看,需要再发展一万甚至是两万多年。
为何说中医有用,且对治疗新冠病毒有更大的作用,一言以蔽之,中医是人体的使用说明书,是核心指导思想和科学原理,这一点绝对毋庸置疑。很多西方人包括中国人在内非常不理解的是,对于新冠病毒为何在今年三月份之后开始逐渐消解,并得到了几乎全面的控制了呢?很多人并不明白,则以为是由于中国通过戴口罩、采取隔离措施等等才控制住了疫情,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的、外在的,真正的内在原因是那些被感染的人绝大多数都服用了中药。这才是中国控制住疫情最根本的原因。但是由于中国并没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明确地郑重地宣传中医药的作用,因而未引起全人类是重视!可以追溯的是,疫情之初,死亡的许多人基本上都是采取的西医治疗方式。而事实上,西医对于治疗新冠肺炎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所谓使用呼吸机也只是在维持生命和延长生命,而生命体并没有任何改善,这就是为何西医起不到多大作用的原因。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治疗人体疾病,最重要的是所采取的方式是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康复,如果所采取的方式只是外在的辅助作用,则人体不会很快好转。外在的辅助方式并不是身体好转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还是人体本身。明白了这个原理,才能明白如何治疗患者。而在本次治疗新冠肺炎方面,中医和西医完全是两种思路和两种方式。为何西方国家死亡人数与日俱增、高居不下?因为西医手段无法克服新冠肺炎。为何西方国家感染人数与日俱增、高居不下?因为西医基本上无法预防新冠肺炎,起码当前如此,但是中医却可以,这不得不值得世人认真思考!
(三)中医救治方案
1.中国三方三药
“三方”包括:
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
“三药”包括:
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血必清注射液。
“三方”:
(1)清肺排毒汤
清肺排毒汤是来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经典名方组合,主要成分由以下21味中药组成:麻黄、灸甘草、杏仁、生石膏、桂枝、泽泻、猪苓、白术、茯苓、柴胡、黄芩、姜半夏、生姜、紫菀、冬花、射干、细辛、山药、枳实、陈皮、藿香。
清肺排毒汤适用于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主要功效为宣肺透邪、清热化湿、健脾化饮。改善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见效较快且明显,有效促进重症患者肺影相学改善、肺部病灶吸收。
(2)化湿败毒方
化湿败毒方是由国家中医医疗队在早期国家诊疗方案推荐使用方剂基础上,结合金银潭医院临床实践,总结凝练出的核心方。主要成分由以下14味中药组成:生麻黄、藿香、生石膏、杏仁、法半夏、厚朴、苍术、草果、茯苓、生黄芪、赤芍、葶苈子、生大黄、甘草。
化湿败毒方主要适用于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和重症患者的治疗。化湿败毒方的主要功效为解毒化湿、清热平喘。可明显缩短核酸转阴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理化检查及肺CT好转。
(3)宣肺败毒方
宣肺败毒方来源于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等经典名方。主要成分由生麻黄、苦杏仁、生石膏、生薏苡仁、茅苍术、广藿香、青蒿草、虎杖、马鞭草、干茅根、葶苈子、化橘红、生甘草13味中药组成。
宣肺败毒方主要适用于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患者的治疗。主要功效为宣肺化湿、清热透邪、泄肺解毒。能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轻型、普通型转重型。
“三药”:
(1)金花清感颗粒
金花清感颗粒是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研发的中成药,主要成分由以下12味药组成:金银花、石膏、麻黄、苦杏仁、黄芩、连翘、浙贝母、知母、牛蒡子、青蒿、薄荷、甘草。
金花清感颗粒适用于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患者的治疗。主要功效为疏风宣肺、清热解毒,能缩短发热时间,淋巴细胞、白细胞复常率提高。
(2)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来源于经典名方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主要成分由连翘、金银花、灸麻黄、绵马贯众、板蓝根、石膏、薄荷脑、广藿香、红景天、鱼腥草、大黄、炒苦杏仁、甘草13味药物组成,由大黄、红景天、藿香配伍而成。
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主要适用于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患者的治疗。主要功效为清瘟解毒、宣肺泄热。服用后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消失快,能够减少轻型、普通型转重症的发生,促进核酸转阴。
(3)血必清注射液
血必清注射液是2003年非典期间研发上市的中成药,主要成分是由5味中药提取物组成的,分别为红花、赤芍、川穹、丹参、当归。
血必清注射液适用于治疗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适用于因感染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也可配合治疗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的脏器功能受损期。
主要功效为化瘀解毒,治疗脓毒症。临床研究初步显示,与西医药联合使用可提高治愈出院率,减少重症、危重症。
在以上三方三药当中其中,清肺排毒汤是当前公认的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疗效肯定的中药方剂,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全国推广的有效方剂。由于本方药在治疗和预防新冠肺炎的全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下面则着重讲解本药方的组成成分,供全球公民参考使用。
(1)方药组成:
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 (先煎),桂枝9g,泽泻9g ,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 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 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 ,陈皮6g,藿香9g。以上21味中药饮片,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两次,饭后40分钟温服。如有条件,服药后可加服米汤半碗至一碗。3剂药一个疗程。石膏用量随发热情况加减。
(2)方剂来源:
本方剂来源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共计21味中药,可看成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小柴胡汤、射干麻黄汤4个经方组成,也可看成为八个经方组成,即除上面4个经方外,还内含厚朴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越婢加半夏汤、苓桂术甘汤。其中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和五苓散出自《伤寒论》,余五方出自《金匮要略》。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以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清代柯琴在其《伤寒来苏集》中校勘为:“无汗而喘,大热者”为佳。本方宣肺清热,止咳平喘。用于外感发热或高热,咳喘气急者。
小柴胡汤:《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方以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能和解少阳,退热止呕,用于伤寒少阳证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厌食喜呕,口苦咽干者。
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方以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能宣肺散寒,除痰下气。用于咳而上气,咳痰不利,喉中水鸡声者。
厚朴麻黄汤:《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方以厚朴、麻黄、半夏、五味子、细辛、干姜、杏仁、石膏、小麦。能止咳平喘,散饮降逆。用于咳嗽喘逆,胸满烦躁,咽喉不利。
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方以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石膏。能散寒解表,温化寒饮,兼清郁热。用于咳嗽气喘,烦躁心悸,并见风寒表证者。
越婢加半夏汤:《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方以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半夏。能宣肺泄热,降气平喘,化饮祛痰。用于外感风热,水饮内作之咳嗽上气者。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方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能温阳化饮,健脾利水。用于痰饮内停,气机不利,所致胸胁胀满,气逆目眩者。
五苓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方以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能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用于太阳腑证蓄水证,症见外有表证,内停水湿,水入即吐。
方药分析:
清肺排毒汤从功效上讲,突出内外兼治的原则,即外治邪毒之气,又内祛痰湿之邪,兼顾护阳气。外治邪毒时,其以麻杏石甘汤宣清,小柴胡汤和解,配以射干麻黄汤加减以排毒退热,既可清热毒又能祛寒毒,以清热毒为主,一箭双雕,确为上乘至妙之法。治内方面,因有痰饮湿邪内停,脾阳中气不运,气机升降被遏,致咳喘气逆不舒,心烦呕恶不止。方中以苓桂术甘汤、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祛湿,且佐白术、桂枝,健脾补气之中尚有温补肾阳之力,使阳气得充,水湿乃除。
尤其要提的是,清肺排毒汤中还含有的厚朴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越婢加半夏汤,同样外可宣肺排毒,内可除痰饮水湿之邪,内外兼治,尤以服药之后“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且调和胃气,确符《素问?刺法论》中“避其毒气”和“正气存内”的内外兼顾治疫原则。本方取名“清肺排毒”者,以“清解肺中邪气,排除疫冠邪毒”也。纵观全方,组方用药准确无误,配伍精良,严谨无隙,珠联璧合。
(3)治疗病症:
新冠肺炎属中医“瘟疫”,《集韵·平声·魂韵》:“瘟,疫也。”《说文解字》:“疫,民皆疾也。”瘟疫即指流行性急性传染病,正如《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这里的“瘟”字即“传染”而言,而非“温热”辨证之义。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临床分为四型,即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清肺排毒汤主要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前已论及,清肺排毒汤为内外兼治主方,而新冠肺炎的轻型、普通型均以“外感发热,咳嗽气急”为主症。前者呼吸道症状较轻,完全符合该方适用范围,临床上可灵活加减。外感症状多一点,可根据患者寒热情况加减。对于呼吸道症状如咳喘气逆等,则可调整药物剂量。对于内在的痰湿水饮,可临证调剂补气、利水之药,遂以一方而收全功。至于重型患者,与中西医配合可以较快起效。
(4)疗效前景:
总之,清肺排毒汤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成功使用,充分证实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尤其是急症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打破了中医不能“治病”、不会治“急症”,只会养生保健的言论。我们有充分的实践证实,中医学既能治未病又能治已病,还能治急症,尤其在新冠肺炎这种人类新发、复杂、传染性强的疫病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2.中国特效疫苗
中国抗病毒药物已经研制成功,新冠疫苗的研发已具成效,中国将在满足本国人民解决新冠疫情问题的基础上,持续帮助世界各国人民。这就是中国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世界胸怀。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世界各国致力于团结协作、共同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也是伟大的。让我们全球各国人民努力一道,为全面解决世界新冠疫情问题,彻底终结新冠肺炎对人类的折磨而团结协作,共同书写人类历史伟大的抗疫新篇章!
3.其他辅治方法
在提高免疫力、增强心肺功能方面,黄璐琦建议,提高人体正气,可使用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的中医特色健身方法,也可选择提高正气、药食同源的中药产品;其次强调“避其毒气”,居家隔离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对居住生活的环境进行必要的消毒;另外,中医还强调情志对人体提高正气的作用。所以在疫病流行期间,更要注重劳逸结合,使形神调和,精神内守,则邪不可侵。
总结如下:
A.健康饮食:饮食清淡、少荤多素、合理搭配。
B.规律作息:按时休息、按时起床、合理睡眠。
C.合理锻炼:适时、适量、适度、适当。
D.愉悦心情:休闲娱乐、放松心情、保持愉悦。
E.和谐意念:参禅打坐、悟道悟佛、保持正念。
F.其他方法:针灸、拔罐、太极、八段锦、瑜伽、冥想等。
-------------
乐园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