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新媒体生态下的拟态环境
一、现象∶明星"卖人设"和微信朋友圈的"表演"
二、变化∶ 1.大众传播营造"拟态环境"的效果在减弱。微博热搜是一些团体或个人为我们营造的"拟态环境"。 2.个人也可以成为"拟态环境"的营造者。每个人在不同的社交平台都有着不同的"表演"行为,即戈夫曼所说的"印象整饰"。这也就表明,每个人其实可以为周围的人营造一个关于自己的"拟态环境",影响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3.在后真相时代,"拟态环境"中的假新闻在变多。拟态环境并不是一个"假环境",内容不是虚假的,而是带有媒体倾向性的。但是在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频发,让"拟态环境"中的内容很多都不再真实了。 4.在技术的推动下如算法推荐,"拟态环境"容易出现"信息茧房"效应。"信息茧房"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5."拟态环境"呈现"脱域化"。"脱域"由吉登斯提出,是指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性关联中,从通过对不确定的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即打破时空的限制。当下的"拟态环境"可以突破时空,影响范围在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