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样缓解工作中的焦虑情绪的?
查看话题 >“我们为什么这么讨厌上班?” | 假期综合症解救指南
八天小长假结束后,很多小伙伴已经开始抗拒节后上班了。
“这个假期结束,2020年就没有假期了”,“短的是放假,长的是上班”……又有一大群“假期综合症”患者即将出现在各大办公场所。
我们为什么这么讨厌上班?
如果你已经因为节后上班开始心情不好、焦虑、烦躁……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
Live your Legend互联网社区的发起者Scott Dinsmore,曾在TED演讲中披露数据:超过80%的人不爱他们的工作。

据国内某求职网站发布的《2019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2019年员工整体离职率为18.9%,其中员工主动离职率为13.4%。
为了逃避上班,无论是提前放假还是推迟上班,职场人士总能使出浑身解数。有人说中国白领的职场智慧都是从朋友圈分组开始的。然而,想在家多瘫几天,怎么请假既无法被拒绝,又合情合理不卑不亢,这张假条怎么写,情商指数不比朋友圈分组难度系数小。
于是,许多奇葩请假理由横空出世:
“前男友后天结婚,明天梳妆打扮一天,后天砸场!”(老板回复:同意,如需支援可告知。)
“快忘了老公长啥样了,我想去看看!”
“要去相亲,想我风流倜傥玉树临风30好几的人至今未娶,本着宁拆一座席,不毁一桩婚的原则,您批了吧!”
“我长的丑,请不要拒绝我这么小小的愿望,望批准请假!”
……
这些办公室文化,一方面令人忍俊不禁,一方面折射出广大白领对工作的抗拒心情。由此便完全可以想象,当你已经将十八般武艺用尽,不得不回到办公室时,那是怎样的“嘴上和身体都说着不要”。
不过,我们抗拒的,真的是工作吗?
在《圆桌派》的一期节目中,曾有嘉宾提到陈丹青的一个观点:“上班”和“工作”完全是两回事。

“上班”是一种个人与公司之间的“商业交易行为”,公司付费购买你的劳动时间,你就必须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在规定时间到规定地点去做规定的事情。
而“工作”,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或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之一。
简而言之:上班是为别人做事,而工作是为自己。
因此,很多人说的“不想工作”,本质上是“不想上班”。因为“上班”是在为他者创造价值,带有一种勉强的、不情愿的、被动的含义,为了一份不高又不能缺少的薪水,怀有一种想离开又不敢离开的心情。

而“工作”,则具有一种积极的自我实现价值,我们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顺便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刚刚离开学校时,应届毕业生们对上班总是怀有理想化的憧憬与好奇,但结果往往是工作越久越发现:上班的本质其实还是为了赚钱谋生。
幸运的话,它也许还能给你带来金钱以外的成就感;不幸的话,你就单纯是在做一笔拿时间换金钱的交易。所以有人抱怨“上班就是在浪费青春”。

在工业革命时期,我们以为高速发展的生产力能够让人少工作、多休息,然而技术的革新实现了,理想的休闲社会却始终未曾到来。相反,我们进入了被涂尔干称为“有机团结”的社会,每个人都按照社会的分工执行某种特定的或专门化的职能,个体逐渐原子化。旧的需求不断被满足时,新的需求不断被创造出来,我们“停不下来了”。
生活在一个物质社会,一个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牺牲点什么去换取金钱。而牺牲时间,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天然拥有,且成本最低的买卖。所以上班赚钱,成了这个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件事情,它背后所折射的含义是:你要生存,就得上班。
正是这种“为了生存不得不去‘浪费青春’”的感觉,加剧了我们对于上班的抗拒和倦怠感。
假期,是为数不多可以逃离这种倦怠感的时候,但美好时光总是短暂。消逝的假期时刻提醒着我们:倦怠感即将再次席卷生活。
许多人决定不再坐以待毙,他们行动起来,寻找逃避上班的种种可行方案。

“财务独立,提早退休”运动,也称“Fire运动”,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Retiring Early的缩写。这个运动要逃离两件事:费心、费时的工作和消费主义。
“Fire运动”的很多实践者逃往“最擅长逃避”的芬兰。
1991 年出生的人,已经有 1.8 % 退休了;16 岁前不能参加考试;每个人每年都有 4-6 周暑假;总有奇奇怪怪的比赛让人拿第一……
他们在这里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玩法”,借此尽可能减少工作的时间,拓展更多人生的可能。
当然,也有人采取了较为消极的做法。
在国内,涌现出一批被称为“蹲族”的年轻人。顾名思义,“蹲族”即不上班、整天蹲在家里无所事事的无业青年,多存在于北上广深等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
现实社会,无数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哪种生活的年轻人,和奋斗的大多数一起涌向了北上广,却发现那个竞争激烈的世界好像也不是自己的家乡。
可是来路已不能退,于是只好在北上广做一个“蹲族”。

但蹲久了也有坐吃山空、蹲不下去的一天,最后还是得出去重新找工作、重蹈覆辙。
日本NHK曾拍摄一档纪录片,记录“三和大神”们的日常,名为《三和人才市场: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三和大神”,指的是干着薪水日结工作、赚一天钱玩三天的年轻人群体。
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身份证,身负债务,与家人几乎断绝来往,整日整夜混迹于深圳市龙华新区景乐新村北区的三和人力市场,寻找薪水日结的临时工作,干一天活拿100来块,买一些食品,然后转身把剩下的钱撒在网吧和地下赌场。
他们试图忘记过去,也不考虑未来。

和许多人想象的不一样,许多“三和大神”们也曾在家乡小县城有过一份稳定的生活,甚至还是大学毕业生。但或许,是因为无法再忍受在工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且完全看不到出头希望的机械生活,为了逃离才来到了三和。
在厌倦上班这件事情上,人和人本质没有什么不同。
有的人不愁未来,便可以放下眼前的苟且去肆意追寻理想;也有人竭尽全力活在当下,哪怕明天迷雾重重。
“这个时代让人心碎之处在于,它让个体为实现自我奋斗,但奋斗却不必然实现自我。”
希望大家都能早日摆脱倦怠,找到属于自我的那份价值。
-今日互动话题-
明天,你会上班吗?
留言告诉时间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