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原是秦晋之好,为何反目成仇?

秦穆公暴打晋国,卜筮获晋惠公
一
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请求秦国卖给他们一些粮食。
秦晋两国结有盟约,有个成语叫秦晋之好,讲的就是这个现象。
因此秦穆公接济给晋国大量粮食,帮助晋国度过了灾荒。
第二年,秦国也发生灾荒,希望晋国给他们一些粮食,而晋国却拒绝援助。
这就很不讲究了,这就像一对朋友,我帮你渡过了难关,等我遇到麻烦了,你却撒手不管了。
于是,在秦国度过灾荒后,缓过劲儿的秦穆公决定率兵伐晋。
二
伐晋之前,秦穆公命令卜徒父卜卦以询问吉凶。
过去卜筮是作为一种决策的参考手段,首先国君要下定决心,其次和大臣要商量出对策,最后诉诸天意,也就是卜筮。
这三个步骤走下来,才能决定一件国家大事。
卜筮之后,卜徒父对秦穆公说:
“大吉。这次渡过黄河将会很顺利,而对方公侯的战车将会损坏。”
秦穆公不太明白他的意思,卜徒父进一步解释道:
“主公,这次的卦象为大吉。
您在第三次打败他们的时候,一定能擒获晋国国君。
蛊卦爻辞是:
‘公侯所率领的一千乘战车三次被阻挡,而在驱逐三次之后,必定能擒获敌方领首的雄狐’,这里所说的‘雄狐’就是晋国国君。
蛊卦的内卦为巽为风,象征着秦国。
外卦为艮为山,象征着晋国。
如今已到秋天,正是劲风吹落果实,伐取树木的时节,也是我们秦国克制晋国的时机。
如果把晋国比喻为一座山的话,山上的果实都剥落了,树木也都被砍伐尽了,这座山还有何生机?
这个国家又怎么可能还不灭亡?
所以说三次驱逐之后,一定能擒获晋国国君。”
在之后的战役中,由于晋惠公之前的所做所为背信弃义,不得人心,导致君臣不和,士气不振。
在失败三次之后,晋军被迫撤退到韩地,而在两军战于韩地时,晋军大败,晋惠公也被秦军俘获。
三
这里有必要做一下解释,卜徒父的解卦思路和现代是不同的。
卜徒父是先看卦辞,后取卦象,以卦象反证卦辞,以此才能推断事情的吉凶。
卜徒父占到的卦是蛊卦,本卦上卦巽为风,下卦艮为山。
而时值秋季,秋属金,我们常说金秋十月。
在五行中,金克木,山上有草木,卦象显示出“风吹落果实,木材为人所取”,所以为伐晋必胜之象。
下面看互卦。
蛊卦二、三、四爻互体为兑卦,兑有毁折的意思。
蛊初至四为大坎卦,所谓“坎”,指下陷险难。
蛊卦初爻、四爻为阴爻,二爻、三爻为阳爻,合并同类项以后为阴包阳,有坎象。
互卦三、四、五爻为震卦,震为车。
所以卜徒父占断为:
晋军战车将毁折,并且停止于泥泞中,预示着晋国的国君晋惠公必败无疑。
又根据内卦为我、外卦为彼的原则,可以断定失败在晋惠公,而不在秦穆公。
卜徒父在断卦的过程中并没有用到彖辞。
有需要占卦的朋友,可以私信发送消息“占卦”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