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宋史,宋太宗之四部大书
清华四大国学大师之一,陈寅恪先生曾说:中华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赵宋王朝的时代,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期。这个时代的文化,是数 千年中华文化演进的一个顶峰。
这时期出现的四部大书,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四部大书的出现 ,代表了中华文化的一个顶峰。
四部大书分别是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一、太平御览。宋太宗继位第二年,即太平兴国二年三月十七号 下诏编纂,也就是继位5个月左右。全书1000卷,500多万字,历 时六年零八个月,即太平兴国八年才编完,改书以类相从,按类 编纂,原名《太平总类》。按类编纂的书,中国古代称为类书, 换言之,就是中国特色的百科全书。它按照天、地、职官、皇帝 、后妃等等,一共是55个大类、5000多个小类,然后把宋代的书 籍翻一下,凡是符合这五千多个小类的有关内容全抄下来,附在 55个大类、5000多个小类,每一类的下面,都按类别附宋代书籍 记载的相关内容。因此,书的规模非常大,称之为《太平总类》 。后来叫做《太平御览》,是有一个故事。改书编完以后,宋太 宗专门下令:“日进三卷,朕当亲览。”他讲了一段非常有名流 传至今的话,“朕性喜读书,开卷有益,不为劳也。此书千卷, 朕欲一年读徧。因思学者,读万卷书,亦不为难耳。”工作再忙 ,也保证每天三卷的进度。皇帝亲自读过的完本,叫御览,《太 平总类》改名《太平御览》。这是一部大型的类书,收录了北宋 初年的近2000种书的相关文献,更可贵的是这2000种文献到今天 百分之七八十失传了,全凭这部书,才知道这将近2000种书的原 貌是什么样子,所以它的文献价值非常高。
二、太平广记。与《太平御览》同时期编纂的,编纂人员为同一 套班子的人,也是一部类书。《太平御览》是百科全书式的,包 罗万象;而《太平广记》是专门性的类书,只收录野史小说、佛 教典籍、道家典籍等一类的神怪故事。因此,可看作中国古代的 小说集,共500卷,300多万字,编纂时间比较短,从太平兴国的 二年到太平兴国的三年就编完了。《太平广记》按神仙、道术、 报应,一共分了92类,分门别类的把许多小说编成一个小说总集 。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都靠这本书传下来的。唐代传奇 的一些著名篇章,比如说《李娃传》、《莺莺传》等,如果没有 《太平广记》,都失传了。鲁迅对《太平广记》研究很深,概括 起来,改书有两大好处:一是内容全,六朝到唐代的志怪小说全 部收集在内;二是分类明,道士、报应一类一类的分,现在网络 上的盗墓、玄幻、灵异类小说,可以说都是这部书的子孙后代。
三、文苑英华。也是一部大型总集,收录文章词赋、诗歌一类的 书籍。该书是接续一部书编的,在六朝时期的梁代,编了一部很 有名的文章总集,叫《文选》,记录了从春秋战国到梁代的著名 的文章,一共700多篇。而《文苑英华》是接着《文选》往下编 的,主要编了唐代的。收录的书有两千多个作家,两万多篇作品 ,其中的百分之八九十,是唐代的作品,所以说是研究唐代文学 的一个重要典籍。宋太宗认为,编了志怪小说,编了百科全书, 还要编文学总集,隋唐以来出现大量的作家,大量的作品,都是 《文选》没有收的,该接着《文选》再编。《文选》分作品39类 ,《文苑英华》也分39类,按照《文选》的类别又往里面编,编 了两万多篇作品,这是太宗时期完成的第三部大书。
四、册府元龟。专门收录历代群臣事迹,是史学类的类书。册府 就是皇帝的藏书处,元龟就是大龟,占卜所用的。《册府元龟》 创意者是宋太宗,实际编纂是在真宗朝,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完 成的。所用的材料,主要用的是正史,野史一般不采用。因此《 册府元龟》的史学价值很高。该书1000卷。宋真宗也学父亲,日 进三卷。为什么把《册府元龟》划到宋太宗的四部大书,因为人 们谈论的时候总会提到它,总是在一块儿谈,从来没有分开谈的 ,一谈到宋代的四部大书,我们都合到一块儿谈。宋太宗时期没 有编这部书,是因为他觉得编书的人过于劳累,马不停蹄的编前 面三部书,已到极限,再要这帮人去编《册府元龟》不现实,缓 一缓再编。这一缓,就去世了。
未完……
-
梁中页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3 23: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