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在天
李白《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寨通人烟。
考古证实良渚文明已经掌握了相当发达的养蚕和纺织技术,而史载发明养蚕的是黄帝正妃嫘祖,可能反映的是中原龙山文化早期和良渚后期产生过文化交融。
4、5000年前,最重大的事莫过于地球持续变暖导致的不断海侵和大洪水,这迫使东部沿海部族持续西迁寻找新的栖息地。而约于4600年前突然消失的良渚文明,很可能就是西迁的较早一支。良渚部族应是沿着长江西进,先是在长江中游地区发展,后又进入河流众多的四川盆地,找到了与东部湿地相类似的环境扎根。蚕丛及鱼凫,是后来的蜀人对开国先祖的追忆,代表人物或就是著名的禹和鲧:鲧字鱼+系,鱼凫氏也;禹字中的那条虫,无疑就是蚕。史载鲧和禹是黄帝后裔,反映了黄帝部族和这个西迁部族曾有过交融。
继尧呼声颇高的鲧被推举治水而不利,被东夷势力的代表舜请奏“殛于羽山”。但继父治水的禹娶了东夷部落涂山氏之女,政治有方势力坐大,最终逼使舜禅让,定都阳城(地中)缔造了最早的“中国”。禹死后,禹之子启因有一半东夷血统,被东夷势力支持另立了夏朝,尚能维持东西势力平衡。但到启的儿子太康,就被东夷族的后羿夺去国政。嫦娥应是嫁给东夷贵族政治联姻的夏后族女,传说中她吃了西王母的药,应是东夷夺位后随本族西逃,留下了奔月传说。
禹临终前,举荐了治水时的主要助手伯益,沿旧习把天下禅让给伯益。四川古称益州,说明伯益和西蜀关系密切。但有东夷势力支持的启另立了夏朝,伯益念及启是先王之子,并未反抗。居于秦地的西迁部落有扈氏,不满启违背父命另立新朝,举兵而反。甘之战启在东夷势力帮助下获胜,剿灭了有扈氏(可能也杀了伯益)。而后周人迁居秦地,商上位后,周人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商人“捉羌”祭祖。
东夷部落的商最后占了禹所定的“地中”,执中成为天下之主。夏后族返回西蜀,即三星堆中晚期。他们当然不会承认东夷主政的“中国”,遂“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寨通人烟”。
周人其实和西羌渐渐通了人烟,也不满商的残暴,越来越消极怠命,最后终于举盟伐商。当时肯定也得到了夏后族支持。周人坐稳江山后,夏后族因觉得本该是自己的“天下”,低不下头当蕃国,遂再次西迁,直至最后建立了吐蕃王朝。其族西去之后,周穆王还曾去探访过一次,临别时获某女族长赠诗:“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感冒的河马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浦宁路围墙5月13日 (3人喜欢)
- 浦宁路围墙4月28日 (2人喜欢)
- 浦宁路围墙4月24日 (3人喜欢)
- 浦宁路围墙4月8日 (5人喜欢)
- 巴海兄摄东塘村神帝庙土主节、古清溪寺游塘节、湖墩庙二清明小福王节、老吴王庙三月初八新菩萨像开光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