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坚持读书的理由是什么
查看话题 >人生的意义
可能有点偏题,总之就是更了解自己,更了解世界,还是可能是——无聊。
人生的意义(或者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目的,活着为了什么)
这些我分不清楚,感觉都是一个意思叭(@_@语文从小差到大不是吹的)。这个问题太大了,相信从古到今,无论男女老幼,尤其时遇到困难阻碍的时候都思考过。也有些不愿意自寻烦恼,选择回避这个问题。苏格拉底说过,不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我也不想,碌碌无为,整天看似很忙,其实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追求什么。唯恐自己再大一些的时候,也随波逐流,活成自己厌恶的自己,现在趁二十多岁有时间,多思考思考这些。我阅读了些书籍,但确实也不会写文章,表达想法,就简单摘抄书中对该问题的解答。
第一次感觉得到了答案,是在大学的一节哲学课上。那堂课主要讲,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的。大概记得,苏格拉底认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至善(大概这样吧,我其实也不懂,在《理想国》中也没找到具体的内容)。很巧的是这个观点和我们学校的校训高度契合——止于至善(源于《大学》)。突然间感觉事情不简单,几千年前中西方居然出现相同的观念,这或许是一种真理。从那时起,我就把”止于至善“作为自己明确的行为准则(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吖)。也一直在想,"至善"到底是什么意思,什么才能叫至善。
之后对这个问题思考得更多了。读了《罗素自传》的一小部分,看到了这本书的序言:“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人生的意义好像更明确了,而且“对人类苦难的同情”或许是至善的一方面吧。
到了大学的最后阶段,由于之前过得浑浑噩噩,每天都在迷茫中度过,课程基本应付过的,甚至大二还挂了一科(也可以安慰安慰自己:不是说没挂过科的大学......)。所以很明显了,,,保研是绝对不可能的,也还不想工作,于是乎就加入了考研大军。因为是理科,相对文科来说,考研是相对轻松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是长期以来最开心的阶段。看见努力拼搏的自己,还蛮欣慰的,每天进步就能带给自己快乐。当然,重点不是这个,就先说说背景而已。因为考研嘛,政治必考,之前对政治挺排斥的。大学开过几门政治课,整体印象就是:无聊,开这课只是因为上面要求的,于是全水过了,都不知道自己学了啥。但考研不能水,一水就是再来一年。学政治时,还是有点担心的,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越学越激动,越学越痴迷,尤其是马哲和思修部分。因为自己是学物理的,对哲学有种先天性的喜欢,自己也读了一些书,但马哲是第一次系统性学的哲学,学完就成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思修里面也有很多内容,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那部分,讲了人生的目的在于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有些东西看似平常却并不平常(伏尔泰说的)。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从小的来说,帮助他人,影响他人,改变他人,我们肯定会觉得开心快乐的。最近在看《少年维特之烦恼》,里面有句话——为他人带来欢乐和幸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在给予别人快乐的同时,你也能感受到快乐。还有,最近在B站上都很火的讲法律的罗翔说过一句话——如果你能够成为一场光,你就能照亮周边人,而周边的人被照亮,你自己也能被照亮;我们无法成为伟大的人,我们只能心怀伟大的爱做细微的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意义也可以大致理解了,这或许也是至善的部分吧。
下面的两点,是从两本书中看到的。
自己喜欢阅读(可能是平时太无聊了),所以会找一些书单,部分是从书籍中找到。比如大一时,很喜欢读王小波的书,尤其是《黄金时代》,就把他的书读了个遍。也读了一些他喜欢的作家的书,如《情人》,王尔德的一系列书,又继续读了王尔德喜欢的作家的书。此外,也会从网上搜索推荐阅读的书单,大四考研的那段时间,看到李笑来老师推荐了书籍《超越感觉》(beyond feelings)。读了部分,了解到了马斯洛需求理论,这个其实很早之前就知道了,并且很认可这个理论。就是讲可以用金字塔的形式表示人的需求层次,最底层是生理需求(吃喝),最顶端是自我实现。也有另外一种理论,心理学家弗兰克,结合他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写了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里面提出了"超我"的概念,认为一个人“通过忘掉自己和奉献自身、忽视自身并关注外界”才能成为完整的人。在弗兰克尔看来,把自我实现作为我们追求的直接目标,终究会适得其反。这个“超我”感觉和思修中讲的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类似。
最后一点是来自《自卑与超越》,心理学大佬阿德勒写的,我看的是李青霞译的版本。每个人都会自卑吧,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我也一样。事实上,自卑感并非只有坏处,它亦可促使人去改变自身的处境。之前有点排斥看这类书籍了(这也证明了自己的自卑),但看了之后爱不释手,大佬还是大佬,见解果然不同凡人。下面是第一章的其中一点点内容: 想要认识人生的意义,先来看人生必须面临的三个问题:一,我们只能生存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对于现在的人是这样的,移民外太空,想想就算了),就像我们只有一副身体一样,要如同爱护自身一样爱护地球。二,我们是社会人,与周围其他人相互关联。一个人无法单独达成目标,这是由人类个体的弱点和局限所决定的,这也是人类进化,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团结他人,贡献社会,共同发展。三,人有男女之分,自然存在婚姻和爱情问题。无论男女,一生中都绕不开爱情和婚姻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做,就是对这个问题的诠释。我会怎么做呢?作为母单,表示不清楚,弄不懂,不知道......这三个问题其实已经对人生的意义做了解释,想要了解更多的,可以看《自卑与超越》。正如这本书中说的,对人生意义的解释不一定全部正确,但有多少个人就会有多少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