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故事】
我自己很喜欢这几段话:
“从瞬间到永恒,从方寸到寰宇,每一个人物的生命故事都提供了百科全书般的可能性。”
当“通过读书学习所获得的知识等于或超过了经验,尤其是当那种经验没有经过检验之时。自知是关键——生活加上我们对生活的深沉反思。 ”
不去逃避生活的作家,能够深入生活并密切观察生活的作者。
“价值观、人生的是非曲直,是艺术的灵魂。作家总要围绕着一种对人生根本价值的认识来构建自己的故事——什么东西值得人们去为它而生、为它而死?什么样的追求是愚蠢的?正义和真理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的时代却变成了一个在道德和伦理上越来越玩世不恭、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时代——一个价值观混乱的时代。”
把好故事讲好 ~你必须将一种由对社会和人性的鲜活洞察所驱动的视觉印象注入你的作品之中,辅之以对自己作品人物和世界的深入了解;还必须拥有很多的爱:人性的爱——愿意移情于受苦的人们,愿意深入其内心,通过他们的眼睛来察看世界
【序】
《故事》论述的是原理,而不是规则。 ~规则说:“你必须以这种方式做。”原理说:“这种方式有效……而且经过了时间的验证。”
《故事》论述的是永恒、普遍的形式,而不是公式。 ~具有原始模型的特质
《故事》论述的是原始模型1,而不是陈规俗套2。 ~原始模型故事挖掘出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然后以独一无二、具有文化特异性的表现手法对它进行装饰。陈规俗套故事则将这一形式颠倒过来:其内容和形式的匮乏势所难免。它将自己局限于一种狭隘的、具有具体文化特性的体验之中,然后饰之以陈腐而无特色的庸常形式。
《故事》论述的是一丝不苟,而不是旁门捷径。~简约是关键,简明扼要需要花费时间,而卓越超群来自孜孜以求。
《故事》论述的是写作的现实,而不是写作的秘诀。 ~银幕之上绝对没有藏拙之地。
《故事》论述的是如何精通这门艺术,而不是如何揣摩市场行情。
《故事》论述的是对观众的尊重,不是对观众的鄙薄。 ~天才作家写不出好作品大抵有两个原因:要么是被一个他们觉得非证明不可的观念蒙住了双眼,要么是被一种他们必须表达的情感所驱策。而天才作家写出好作品一般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被一种要打动观众的欲望所感动。
《故事》论述的是独创,而不是复制。 ~独创性是内容和形式的融合——独具慧眼的主题选择加上匠心独运的故事形态。
内容(场景、人物、创意)和形式(事件的选择和安排)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且相互影响。
~一个故事的核心不仅是你该讲什么,而且还包括怎么去讲。
~切忌将猎奇误以为独创。为不同而不同,就像趋从商业法则,难免流于空洞。
~“范本”公式可能会窒息故事的声音,而“艺术片”的奇诡又会导致表达的口吃。就像小孩摔碎东西取乐或无理取闹以博取大人关注一样,太多的电影制作者不惜采用婴幼儿的伎俩在银幕上大叫:“瞧瞧我的本事!”
~剥开其人物塑造和场景设置的表层,故事结构展露出作者个人的宇宙观,他对世间万物之所以成形、发展的最深层模式和动因的深刻见解——这是他为生活的隐藏秩序所描绘的地图。
~~~~~~~~~~
【作家和故事艺术】
剧作家让·阿努伊说:“小说赋予人生以形式。
世人对电影、小说、戏剧和电视的消费是如此的如饥似渴、不可餍足,故事艺术已经成为人类灵感的首要来源,因为它不断寻求整治人生混乱的方法,洞察人生的真谛。
究竟什么是娱乐?~娱乐即是沉浸于故事的仪式之中,达到一种知识上和情感上令人满足的目的。
对电影观众来说,娱乐即是这样一种仪式:坐在黑暗的影院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银幕之上,来体验故事的意义以及与那一感悟相伴而生的强烈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情感刺激,并随着意义的加深而被带入一种情感的极度满足之中。
需要不去逃避生活的作家,需要能够深入生活并密切观察生活的作者。这是至关重要的,但远远不够。对于大多数作家来说,他们通过读书学习所获得的知识等于或超过了经验,尤其是当那种经验没有经过检验之时。自知是关键——生活加上我们对生活的深沉反思。
~作家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劳动都用在了故事设计上。
这些人物是谁?who
他们想要什么?what
为什么想要?why
他们将会采用怎样的方法去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how
什么将阻止他们?其后果是什么?找到这些重大问题的答案并将其构建成故事,便是我们压倒一切的创作任务。
把好故事讲好 ~你必须将一种由对社会和人性的鲜活洞察所驱动的视觉印象注入你的作品之中,辅之以对自己作品人物和世界的深入了解;
~还必须拥有很多的爱:
人性的爱——愿意移情于受苦的人们,愿意深入其内心,通过他们的眼睛来察看世界。
对知觉的爱——不仅要沉迷于肉体的感官知觉,还要纵情于灵魂深处的内在体验。
对梦想的爱——能够任凭想象驰骋,乐在其中。对幽默的爱——笑对磨难,以恢复生活的平衡。对语言的爱——对音韵节奏、语法句义探究不止,乐此不疲。
对两重性的爱——对生活隐藏矛盾的敏锐触觉,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健康怀疑。
对完美的爱——具有一种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激情,追求完美的瞬间。
对独一无二的爱——大胆求新,对冷嘲热讽处之泰然。
对美的爱——对作品的优劣美丑具有一种先天的知觉,并懂得如何去粗取精。
对自我的爱——无需时常提醒,从不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必须热爱写作,还能忍受寂寞。
~一个作家一天的工作节律是什么?
首先,进入你想象中的世界。当你写作时,你的人物会自然地说话动作。
下一步你该干什么?走出你的幻想,把自己所写的东西读一遍。
过程中你应该做什么?分析。“这样好不好?观众会不会喜欢?为什么不喜欢?是否应该把它删掉?补充?重新整理?”
故事避免出现这两种普遍现象:
“个人故事”坏剧本&“保证商业成功”坏剧本
个人故事”结构性欠缺,只是对生活片断的呆板刻画9,错误地将表象逼真当成生活真实。作者相信,他对日常事实的观察越精细,对实际生活的描写就越精确,他所讲述的故事便也会越真实。但是,无论被观察得如何细致入微,这种“事实”也只能是小写的真实。大写的真实位于事件的表面现象之后、之外、之内、之下,或维系现实,或拆解现实,不可能被直接观察到。由于作者只看到了可见的事实,反而对生活的真实茫然无视。
“保证商业成功”的剧本却是一种结构性过强、复杂化过度、人物设置过多的感官刺激,全然割断了与生活的任何联系。把动作和视觉效果误以为娱乐。把故事当作幌子。(😂此处联想到姜子牙)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
一个讲故事的人即是一个生活诗人,一个艺术家,将日常生活事件、内在生活和外在生活、梦想和现实转化为一首诗
纯粹罗列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绝不可能将我们导向生活的真谛。实际发生的事件只是事实,而不是真理。
~电影美学是表达故事生动内容的手段,其本身绝不能成为目的。
同理,奇观故事的作者必须意识到,抽象的东西是中性的。我所谓的抽象,是指图像设计、视觉效果、色饱和度、音响配置、剪辑节奏等一系列技
【作家的能力和天才】
能力
1.知觉能力,一种向读者传达肉体感官知觉的能力
2.超凡的想象力,可以将观众从现实空间提升到虚拟空间。
现实的一端是纯粹的事实,而另一端则是纯粹的想象。在这两极之间存在一个变幻无穷的“光谱”,所有风格各异的小说故事便游移于这光谱之间。
必须置身于这一创作的光谱之中:拥有敏锐的视觉、听觉和感觉,并与强大的想象力达成平衡 天才
第一是文学天才——创造性地将日常语言转化为一种更具表现力的更高形式,生动地描述世界并捕捉人性的声音。
第二是故事天才——创造性地将生活本身转化为更有力度、更加明确、更富意味的体验。
如果说文学天才的材料是话语,那么故事天才的材料则是生活本身。
故事天才是首要的,文学天才是次要的,但也是必需的
一个讲得美妙的故事犹如一部交响乐,其结构、背景、人物、类型和思想融合为一个天衣无缝的统一体。
【故事诸要素】
从瞬间到永恒,从方寸到寰宇,每一个人物的生命故事都提供了百科全书般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