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个"有技术背景的重金属吉他手 "愤愤不平!

在1978年《Van Halen》首张同名专辑的封面上,Eddie Van Halen将他的黑白条纹乐器推向镜头,仿佛在向你展示一个新的时代。
随后,他用那把自制的“Frankenstrat”吉他弹奏了史无前例、震撼人心的器乐曲 【Eruption】,立刻,这件不朽的乐器就成为了摇滚乐历史上永恒的标志之一,象征着吉他驱动摇滚乐转变到了硬摇滚的时代。
就像十年前的Jimi Hendrix一样,他永远改变了摇滚乐。
01
不幸的是,Eddie Van Halen(埃迪-范-海伦)于北京时间10月7日上午3点26分(美国东部时间10月6日3下午点26分)因癌症离世。
他的儿子 Wolfgang Van Halen(同时也是 Van Halen 乐队现任贝斯手)在Ins上公布了父亲去世的消息。
“I can’t believe I’m having to write this, but my father, Edward Lodewijk Van Halen, lost his long and arduous battle with cancer this morning,He was the best father I could ever ask for. Every moment I’ve shared with him on and off stage was a gift. My heart is broken and I don’t think I’ll ever fully recover from this loss.”
“难以置信,但我不得不公布这个消息,我父亲 Edward Lodewijk Van Halen 经过与癌症漫长而艰苦的斗争后,于今早离世,他是我所能要求的最好的爸爸。无论台上台下,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刻都是礼物。我的心碎了,我觉得我也永远不可能真正从这次失去中恢复。”
花花世界有的时候真的很难目光专注,直到他离世我才开始想多了解他一点。Eddie Van Halen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吉他手,无论技术,音色还有演奏风格都是摇滚史上独一无二的传奇。
他是一个单手改变摇滚乐发展的先驱,是一个游戏规则的变革者,一个音色的追逐者,一个重音机器,一个作曲家,一个前卫艺术家,他在Hendrix离开的地方捡起了吉他,奔向摇滚乐全新的未来。
02
Eddie的音乐充满了“生命力”。当你播放1978年《Van Halen》首张专辑,戴上耳机听到第一轨就能让你瞬间热血沸腾。 就在【Runnin' With The Devil】狂躁的Riff出现之前,贝斯铺垫的地方有一声尖锐的类似钢琴声的”啸叫“,其实那奇怪的音色并不来自钢琴,而是Eddie用他的滑棒在他的吉他琴弦上溜到了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区域——调音栓和琴颈的第一个音符之间的空白处,这可以说是一个极为微妙且大胆的举动,在当时极具实验性。
回顾整个职业生涯,Eddie总能搞出各种各样奇怪的音色——比如在【Atomic Punk】(Van Halen)开始时那一段吉他“划痕”,【Cathedral】(Diver Down)的像小提琴音色的回声、或者在【Poundcake】(For Unwanted Carnal Knowledge)中带来的电钻马达音色。从Eddie的弹奏中,总有一些新东西,一个另辟蹊径的想法,一个意想不到的音色冷不丁地蹦出来。
Eddie的吉他“调色板”成为了后来众多吉他手的摇滚吉他入门典范。就像Hendrix一样,他的许多延伸乐段和吉他音色在当时是闻所未闻的,一经出现就迅速被后来者如法炮制,甚至成为新的标准。
首张专辑中的第二首曲子【Eruption】深深击中了每一个听到它的新晋吉他手。它或许能够被称为重新定义摇滚吉他艺术的声音,在这首1分40秒的曲子中,Eddie的弹奏技巧和音乐审美达到一个巅峰,Eddie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吉他弹奏技巧——"tapped(点弦/扣弦)"——用弹琴的手指在琴颈上敲击音符来演奏旋律。深深影响了后来的摇滚乐,被后来的乐队不断汲取和发展。比如Steve Hackett、Billy Gibbons和Brian May等摇滚吉他手都曾用过点弦来创作,在他们灵活的手中,这种技术被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在吉他上实现很多的音符音程,并且带来更快的弹奏速度。
除了“点弦”,Eddie还创造了 "泛音连奏"(那些吱吱作响的,从他的吉他上冒出来的高音)和 "叩击琶音"(这种类似打击乐的双手技巧),给【Women In Love】和【Dance The Night Away】带来了闪闪发光的,近乎奇特的听感,并且在【Mean Street】(Fair Warning)的前奏中这些技巧被用以更具侵略性的方式展现,技惊四座。
除此之外,"颤音弹奏 "也是Eddie的另一个标志性动作。像Hendrix和Ritchie Blackmore一样,Eddie能够很熟练地运用吉他颤音琴桥/颤音棒,用它来给曲子添加更为温柔的、类似于人声的颤音,但更多时候,Eddie引人注目的总是来自他的吉他低弦,当他将颤音棒推入吉他身体,传出一阵低沉的、美妙的、令人头昏脑涨的 "深水炸弹 ",现场立刻到达高潮。其中最经典的当然要属他在迈克尔-杰克逊的《Beat It》中划时代的背手弹琴的名场面。
在摇滚乐史上最伟大的表演者之一David Lee Roth的舞台光芒下,Eddie总是以一种“内敛的张扬”的方式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无数的现场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到他总是脸上挂着迷人的笑容,在舞台上跳跃,并且晃动着长发放出那些“杀手锏”。正是他那与生俱来的旋律感、纯粹的人格魅力、以及对吉他弹奏的执着,才让他的舞台光芒并不亚于David Lee Roth。
03
Eddie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仅是在技术上,Eddie还是个业余发明家,DIY信徒,他的创新和原创精神才是Brown Sound的灵感源泉。
他总是在改装他的设备,以获得他最满意的音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那把自制的"Frankenstrat"吉他。大约在1973年,为了寻找一把既具有“Fender Stratocaster”的可玩性和平衡性,又具有Gibson Les Paul的温暖和力量的吉他,Eddie从加州Charvel工厂的一堆残次品中挖出一个Strat琴身,买了一个便宜的琴颈,在Gibson上安装了一个肥大的双线圈拾音器,一时兴起把它喷成黑色和黄色。 于是,一个由他创造的吉他商标就此诞生了。
在追求极致的音色时,他总是能从最独特的角度出发到达极致。首先他对音箱采取了严格的出声标准——温暖、持续、清晰。他想尽办法调试他的Marshall,把所有的东西都调到最大,以至于后来经常在俱乐部演出时不得不在音箱上贴上隔音泡沫,这样他就可以引出所有丰富的中低频,但又不会让前排的孩子们被高音撕裂耳膜。另外他还尝试使用电压控制器,使放大器可以在不炸裂的情况下硬生生地承受,从而“熬制”出经典的 "棕色 "声音——破音很强, 但仍然保存吉他原始的Clean,弹分解也能让每条弦的音都听得很清楚, 不会糊杂成一团。
不是所有的失真器材(单块或音箱的失真)能调到这种境界的,很多描述就干脆说这种Brown Sound是“清彻的失真音”?怪怪的吧?很Clean又Distortion?描述半天还不如去听Van Halen的歌领会最快,推荐他早期的《Fair Warning》里面的吉他音色,听完就通透了。 作为一个音色“偏执狂”,Eddie的音乐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断进化。当闲暇的时候,他总是蜷缩在帕萨迪纳家中的小屋里,手握各种奇奇怪怪的器具和变压器,当塑造出某个“意外的收获”时,就会他感到非常的兴奋。
当然这些“意外”都能从他的音乐里被发现。比如乐队在【You Really Got Me】中的“蒸汽火车声”、【Jamie's Cryin'】中主奏吉他时而尖锐时而圆润的Funk chops与和声中惟妙惟肖的哭声、【Unchained】(Fair Warning)中飘忽不定的Riff,以及【She's The Woman】(A Different Kind Of Truth)中的“哇”音前奏等作品——这些都是Eddie所能留给我们继续欣赏、消化的后世珍宝。 在Van Halen乐队中,他的哥哥Alex Van Halen作为鼓手增强了他的节奏感,主音吉他的突出掩盖住他演奏中细微的变化。从【Runnin' With the Devil】开始,到【Somebody Get Me A Doctor】(Van Halen II),【Romeo Delight 】(Women And Children First)和【Panama (1984)】,Eddie用吉他Riffs给歌曲涂上颜色,前一分钟让你头晕目眩,后一分钟又滚回更温柔的弹簧床,所有的空隙之间都渗出让人上头的“刺激”。
Ted Nugent曾经说过,要想让摇滚乐真正成为摇滚乐,你必须能够听到其中的“Chuck Berry”。尽管Eddie的弹奏技巧和流畅性都已达到巅峰,但少数乐评人可能会用"有技术背景的重金属吉他手 "这个称号来形容他,这也许存在争议。
就我个人粗浅地理解,摇滚乐是布鲁斯音乐最响亮和更快的形式,硬摇滚是加速的形式,重金属是风格化的形式。摇滚和硬摇滚的边界线大概是Led Zeppelin、Jimi Hendrix和Cream的出现,并在60年代末到70年代以披头士解散为象征展开两者之间的代际更迭,十年后,1978年出道的Eddie正处于硬摇滚和重金属的过渡期,在听这个时期的音乐时我刚刚接触美国摇滚乐,我似乎觉得像Motley Crue或者Guns N' Roses这些“另类”(不像纯技术型重金属)的金属乐队会更让我觉得舒服,而Van Halen乐队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的音乐都有一种让人“舒服”的结构和律动,这是技术型重金属所没有的。
无论如何,在Eddie的音乐中,那种自然而然说带来的力量足以压倒所有的既定标准,你不仅可以听到Chuck的声音,也能听到Billy Gibbons的声音。许多Eddie的模仿者都在极力追寻他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为乐曲注入了“布鲁斯”和“摇摆”的灵魂,这一点在Van Halen乐队的专辑《Van Halen II》里的【Bottoms Up!】和《Fair Warning》里的【Sinner's Swing】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1984年,听说Eddie很长一段时间不摸吉他了,天天把自己关起来捣鼓合成器,还改用合成器来搞创作(尽管乐队和唱片公司对他持怀疑态度),结果他写出了Jump,这是Van Halen乐队最大的主打歌,也是流行摇滚史上最著名的合成器歌曲之一。
04
80年代后期,乐队进入里Van Hagar(主唱换成了Sammy Hagar)时代,那时候Eddie已经迷恋合成器到无可救药,这时候主唱兼吉他手Sammy Hagar 加入进来,给乐队带来了迷人的烟酒嗓音,还把Eddie从吉他手这个位置解放出来,可以在现场演出中尽情过键盘瘾了,他们也一起共同开创了Van Halen乐队最辉煌的岁月。
Van Halen 最好的歌几乎都是出自这十年(1985-1995),Sammy Hagar 在队时期的作品有一种此前所不具备的人情味,从【Why Can't This Be Love】、【Love Walks In 】、【When It's Love】、【Can't Stop Lovin' You】、【Not Enough】这些歌曲中就能感受到那种情感的涌动,这在David Lee Roth时期完全听不到的,也许是因为Sammy Hagar曾经还是个拳击手的缘故,他硬朗的舞台风格和利落的动作跟David Lee Roth 的搔首弄姿有着鲜明反差,这也使得Van Halen乐队的音乐和商业都达到了顶峰。
随即到来的90年代,Van Halen乐队在音乐风格上的涉猎范围更加宽广。他们的歌单包括了软流行、硬摇滚,以及弗拉明戈【Spanish Fly】、放克-迪斯科【Push Comes To Shove】,甚至是实验性的噪音摇滚【Sunday Afternoon In The Park,Intruder】,而且在专辑《Diver Down》中还翻唱了60年代大热的歌曲【Oh Pretty Woman】和【Dancing In The Street】。
对于一些死忠乐迷来说,大家对Eddie和David Lee Roth的性格碰撞可能不太意外,但乐队最让人措手不及地分道扬镳是来自Eddie和Michael Anthony。这对搭档在音乐上的化学反应十分爆炸,想一想他们在【Runnin' With The Devil】中的诡谲、士气高涨的互动,【In A Simple Rhyme】中西海岸的紧密和声(结束于《Women And Children First》)。
但是不管Anthony安东尼最终离开的原因是什么,在乐队实力的巅峰时期,Van Halen乐队是一个由顶级演奏家所组成的传奇乐队,而Eddie Van Halen毫无疑问是乐队的核心。
而我自始至终都在好奇,"摇滚乐"对于Eddie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最先想到了更响、更快的吉他音色、点弦技巧、悱恻的颤音……
想想好像都不是,但当我看到他说过的一句话:
“我对乐理一窍不通,我也不想别人把我看作是手速最快的吉他手,随时准备打垮挑战者的那种。我所知道的只是摇滚吉他,这和布鲁斯吉他那样,除了旋律、速度、品味、更重要的,是它应该充满感情。我只想让我的吉他演奏让人感受到什么东西:快乐的、悲伤的、甚至是挑逗的。”
我才明白答案可能就是问题本身——“美国摇滚乐”。
1980年代的美国流行文化不仅仅是音乐,还有对1950年代美国自我复苏的重塑。Donald Fagen的专辑《The Nightfly 1982 》大概也是如此,Cindy Roper的首张专辑听起来像八十年代的摇滚乐,复出后的Miles Davis听起来像一个数字版的Gil Evans。(也许对于Miles来说,翻唱Cindy和Michael Jackson的名曲并不是为了新奇,也不是为了吸引年轻人,而是因为这和50年代的【Dead Leaf】、【Someday Prince】有着相似的感觉)。
在我看来,Eddie更像是一个推动摇滚乐变革的创造者,绝不单纯只是一个吉他技术狂人。在吉他的历史上有许多散落着的东西,被吸纳、编辑、整合、刷新之后,成为了以后的标准,这也许这就是创新者的伟大所在。
就像美国摇滚乐的故事一样,它在扎根于过去的同时,又形成了下一个标准,并将在未来的岁月里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