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擢发难数″的历史故事(133)》陈再明20、10、12
(133) 擢发难数
这句成语,用来形容罪恶多得数不清,或偷、抢、诈、骗,无所不为者,所做的坏事难以计算,和“罄竹难书″有同样的意义。
话说,战国时代,魏国的范睢跟着须贾代表魏国去访问齐国,齐襄王不接见须贾,却派人送去十斤金子给范睢。须贾以为范睢通敌,回国后报告相国,把他当成卖国的罪犯,毒打了一顿,丢进毛坑里。范睢幸亏没死,逃到秦国,改名张禄。后来做了秦国宰相,派兵去攻打魏国。
魏国派须贾到秦国,请求罢兵。这时,范睢扮做一个门人模样,去見须贾。说是相国张祿命他来迎接,一同乘车去见相国。须贾才知原来范睢没死,却做了门人。当到达相府门口时,范睢先下车进去,就不出来,須贾等了好久,也没信息。
须贾才问范睢怎么还不出来?才弄明白范睢就是当今握着秦国大权的相国张祿。于是,脱掉上衣,光着身子,跪着请门吏带到范睢面前,说有死罪,请求处分。范雎问他:″你有多少罪?″,须贾惶恐地说:″拔光我的头发,用来计算我的罪过,也不够呀!(原文:擢贾之发,以数贾之罪,尚未足也。) (文見《史记》)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