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年少抄书的经历(一)
记录下我曾经读书的年代,抄书的经历中,我还有印象的,兼带着回忆起那些周围的长辈和小伙伴对我的关怀和帮助。记忆总是很大可能会有模糊甚至失真的,不过抄书这回事,通常除了留在记忆中的,还会留下书面证据,相对来说就更保真一些了。
有些书不一定抄的完整,相当多抄写过的笔记本大比例失散了未能保存下来,所以依然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
第一段:小学四年级下学期
小学三年级开始,我们那个乡下小学开始知道有奥数这回事,作为除了田间地头疯玩之外,家庭作业从来不会超过课本和寒假暑假作业。我开始对老师布置下来的奥数题着迷,其实可能就是太闭塞太无聊了。那时候记得老师会抓几个学生去给老师油印试卷打下手。是的,就是那种用金属笔在钢板上铺上蜡纸,写好后再用那种手推式油印机在白纸上印刷出的试卷。
现在想起来,当年老师是不是勤奋,很大程度上是看老师刻印了多少这种手工制作的试卷。这相当于老师手工抄写并复制了标准教材意外的知识,对乡下完全闭塞的小学生来说,是难得的额外信息和乐趣。在给老师做油印试卷小跟班的过程中,自然看到老师简陋得毫无多余物品的办公桌上,放着他给我们手刻奥数试卷的来源,一本华中师范学院的一本南京工学院的(现在分别改名叫华中师范大学、东南大学)。那时候乡下小学,老师的办公室平时也没人住,因为老师通常就是本村的会住在自己家并且干农活,除了那种自己家实在是没房子的,会给两间办公室,一间住宿一间做办公室。而办公室的门,通常就是象征性的挂一把完全没有实质意义的锁,除了校长的办公室可能有设备公章之类的,可能是真的上锁了的。老师办公室和宿舍都是太小且没啥家当,这也就方便我的抄书行为。
当时数学老师就是本村的,和我妈同姓,他祖父辈入赘到我们村的,但是也出了五服,乡下规矩就不再是亲戚的来往了;但是和我家隔不了几家,人也算乡下老师中比较年轻且和蔼的,加上和我堂叔是中学同学,教我之前,我就算比较熟的。不过那时候我算普通的学生,总是对老师充满敬畏;而大多数老师在学生面前总是很严肃的样子。不过我因为之前就算熟悉这位老师,也知道通常他上完课之后,要赶着回家帮忙干农活。所以在协助油印以后,就能在老师的办公室做停留,从在他办公室磨磨蹭蹭逐渐变成在他办公室翻看他那两本书,他看到后人很和善只是给我说不要乱翻不要弄脏,就着急去回家干活了。翻看那两本辅导书以后完全打开了新世界的感觉,当时条件受限,学生和师资水平也就那样,加上实在是闲得无聊,偶然的就对小学奥数自发的有点兴趣了。最后就发展为下课后趁老师回家后跑到老师办公室去抄他的那本书,其实当时绝大多数题目是超过了当时我的理解水平和解题能力的,但是就用油印失败的白纸,自己裁成小本子,用圆珠笔趴在凳子上抄。那本华中师范学院的,抄写的大半本。有习题有答案,不过解题过程很少,没人讲解也不了解,就是在这个过程里面,我的数学成绩慢慢好起来。
当时这个行为对一个循规蹈矩的学生,偷偷耐在老师办公室,其实是很刺激的一个行为,有点越轨的兴奋和罪过交织的过程。当时不会知道这个行为已经被老师知道了,感谢老师的宽容。在上到五年级的时候,被选拔镇上参加统一的奥数考试,当然完全是失败的结果。然后可能这位老师告诉我父母了,给我买了人生中第一本课外参考书,这已经是要上五年级了,就是南京工学院那本。
对于一个没有太好基础,也没人教的小学生来说,书里面的内容大部分依然不懂,不过至少是打开了外面世界的窗户,知道了世界不完全是乡下那种年复一年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