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王赤院士讲座后的感想
2020.10.12日有王赤院士的讲座,讲座内容完成。
讲座最后有个提问环节,我提问“空间站对我国空间应用、空间科学方向的意义”,王院士给了回复,我理解了他的回答并总结为,空间站对于我国空间应用、空间技术方面的意义在于其实一个平台、跳板,使我们可以走向更远。
最后有记者团提问环节,他们提了几个关于学生教育的问题,包括:
Q1:我国教育相比较于外国教育(美国教育)而言,区别在哪?
A1:基础教育很薄弱:我们的基础教育很薄弱,特别是基础物理(我理解是大学物理)薄弱,MIT的学生,不管什么专业,法律专业都要学基础物理,这是通识课程。反观我国,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过后万事大吉。有人误解我们的考试能力比外国人强,其实这是错误的,在MIT里,那些顶尖的美国学生考试能力是比中国学生厉害的,美国的考试考的不光是知识,还有能力。
A2.高中、大学教育的颠倒:我国高中的学生学的很拼命,这是真的,但是到大学之后就松懈了,美国的大学是高中放养,大学里拼命学,每周一个考试的。在MIT里,如果你想读PHD,不是进去就读的,是先有一个地狱式的两年的PHD预科,你如果有本事,半年能考过你就去考,一年能考过你就去考,直到你考过了,你才能去读PHD。我现在给研究生布置的作业,是我当初的1/2,1/3左右,他们就说做不完了。
A3.读书不为兴趣,为的工作挣钱:我国的学生在考上研究生以后,考虑的是什么专业以后好找工作,是挣钱,美国那边是为了兴趣而去学习,学习的目的不一样。
Q2.希望我们学生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
A1.基础知识:我也在国科大教课,我上课的时候就发现不同学校的学生基础差异比较大, 有的学生没有学过《电动力学》,这样我的课上的就很费劲。我们的基础教育很薄弱,特别是基础物理(我理解是大学物理)薄弱,MIT的学生,不管什么专业,法律专业都要学基础物理,这是通识课程。
A2.独立学习能力:之前我带的学生,每周都要看他们的进度的,现在忙起来,只能让我的学生去督促他们了,不过我每两周也会去看他们一次,看看他们的进度。‘言下之意没有时间精力去盯着他们学习,研究生期间也不应该是盯着你去学习了,需要自己去主动的学习相关知识’。
A3.有兴趣:(参考上面中美教育不同的回答)
A4.沉住气,踏实肯干:我带学生,选学生的时候,最看重的品质是这个学生踏不踏实,不要心浮气躁,认认真真的去做好事,这个很重要。‘这个不是王院士说的,是北斗的一位高工或者更厉害的人说的,她是最年轻的啥啥啥,很厉害,我很认同她说的。’
最后,我申请了和院士合影,在合影的时候我请教他,“您认为37.38岁再去MIT读书,晚不晚”“不晚,当初我们一起读书的,50多岁的都有”
临出门,王院士被一个同学拦下,同学问了王院士一个问题,问题我没有听到,只听到了回答 “这个主要看个人,什么时候出去主要看个人,但是我觉得出去看看还是有必要的,”,“老师,现在的中美关系对于留美会不会有影响”,“这个是肯定的,据我所知,science、engineer、thconology这些专业,或者说那些非相关的专业,现在都很难进,今年MIT一个中国学生都没招,但是我觉得出国看看还是有必要的”,“但是不管你们什么时候出国,我希望你们能回来,为祖国奉献青春”
他说他的导师王水院士曾经送过他一句话,他现在送给我们“你来,我欢迎,你走,我欢送”
-
Angel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12 22: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