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之下的众苍生相—姜子牙电影观后理解和思考 (第一节)
本来以为随便写一点就完成了的,结果在电脑上打了两天字,根本停不下来,才写到幽都山,现在分一节一节先发出来来。
国庆假期闲来无事,几个死宅朋友聚在一起玩闹,因为今年疫情,春节期待的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都推迟了,国庆假期前就听说姜子牙定档,是有满心希望去看的,因许久没回家,1-3号都回到家里陪伴父母,4号与朋友实在无聊便想到了看电影,因为看姜子牙评分低及烂片的呼声等,所以我们先把夺冠和我的家乡看了,6号过后没什么电影看了才是选择了去看姜子牙。110分钟的电影看完,我看得挺有意思的,回味无穷。
因为姜子牙电影很多地方信息量是很大的,而且节奏快,前后辉映,细节较多,需要带着问题去后面寻找的,就像解谜游戏一样的,看到最后就清楚前面为什么要这做了,结合前面也就理解后面为什么要这么做了,从个人的认知和看法,用自己的思考去谈谈对这部电影的理解,看得时候是不带期望去的,但慢慢却深陷其中。看完之后,看完之后,看完之后,重要的事情讲三遍,我再从头来梳理姜子牙这部电影
1. 开篇——交代故事背景
此段的2D开场确实惊艳,整个画面带来的视觉冲击深深的震撼了我,旁白开始的严肃,深沉,饱含着心系天下苍生的沉重,狐妖邪魅的话语,癫狂至极的笑声,直达内心的感观享受,感觉这就是我思维结构上的封神榜。有了这个开头的兴趣和共鸣,开始有点小期待后面的故事了。
开场一句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九尾化身妖后妲己,祸害人间,挑起三界大战。看过或了解的封神榜人可能知道,封神大战本是道教上层势力角斗的一场大秀,里面有两大工具人:姜子牙,九尾。旁白毫无疑问是从姜子牙口说出来的,而这一句狐妖祸世,挑起大战,矛头指向了本是被利益引诱的狐妖,站在姜子牙的角度和看法,商朝末年的封神大战,是因狐妖而起。可见姜子牙并不了解后面九尾和师尊交易的事情。
而场景再到狐妖及纣王:纣王惊慌落魄,失手引火上身,口中念叨的还是他的爱妃,王朝都没了,还是念念不忘自己的爱妃,这是他的执念。此时姜子牙正面面对狐妖九尾,与九尾展开大战,九尾施展了自己引以为傲的幻术,姜子牙意气激昂的说道:狐妖幻术,不足为惧,直接一招破掉狐妖的幻术,(这里一定要记住,后面会有相应剧情)但九尾鬼索索的绕到背后一句:姜子牙,你我本是殊途同归,何必争一时输赢,这句就有意思了,不同的方式,达到相同目的,那目的是什么,是成神!只是姜子牙成神,是为庇佑天下苍生,九尾成神则是提升狐族在三界的地位(归墟道出与师尊交易),也算是庇佑苍生(狐族一小片苍生),那九尾说给姜子牙的这句表达意思就很明确了:姜子牙,我们的目的都是相同的,不要再打打杀杀了,言下之意你和我本是一伙的,何必互相伤害呢,这时姜子牙是听不懂的,他的心中狐妖是恶,挑起大战,祸国殃民。这里即已埋下了一个深深伏笔,看到后面才发觉原来九尾狐妖是内部人员,与神仙是有联系的。最后姜子牙,拿出面具(具体没记清叫什么法宝,好像是叫伏魔宝印),此面具应该是能抑制九尾妖力的物件,所以后面斩妖台,九尾才蛊惑姜子牙破的是这个面具,而不是枷锁。被法宝封印的九尾也表现了惊恐和惊讶,更为惊恐的是,灰暗的天空降下一道神光,两条锁链直接把她绑上了天,神仙降世,捉拿狐妖,护佑苍生,场景远端也是士兵振臂高呼,(这里申公豹也在左下角,变身真是太帅了)BGM也适时响起,圣神激扬,大战开头妖族的巨斧也应声掉落,插入北海之地。这里天界一定是要出手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和目的,昭告世人:你看狐妖是我派的大弟子来围剿的,捉拿狐妖还是靠我的法宝和神力将其制服。师尊的目的已达到了,建立起了人类对静虚宫的敬仰。这里九尾的惊恐,是带着疑惑的,不知所措的,因为她想不通为什么事成之后,居然是要抓我,不是说好要给我封神么,当时这个配音真是绝了。
场景一转到十年后,是姜子牙被罚的十年,独坐寒江钓鱼,直钩钓鱼,钓的是寂寞,钓的是愿者上钩。愿者在哪,在师尊的斩妖台上,是姜子牙背后的一众师弟,也代表了广大天下苍生,此时在姜子牙的脑海里浮现出十年前斩妖台的情形,师尊是一定要斩狐妖的,斩了狐妖才能斩却世间的恶,才能告诉众弟子,我为了天下苍生,做出了最好的选择,斩妖除魔,还人间一片太平,有人问师尊为什么不亲自斩掉九尾,偏偏要姜子牙来斩,这里就很有趣了,君不见炒房卖房的时候排队买房两人大打出手,开发商宣布各种没有房了的时候,为了争个先后打到满地翻滚,面红耳赤,引得一旁观众争相购买,后台打架的两人却相视一笑,拿着各自的500块,各奔东西,都是营销套路里的托,姜子牙就是师尊的托,只是姜子牙是不明真相的托,一心守护天下苍生,却被师尊利用,成为师尊一统三界的棋子,那弟子那么多人,为什么选了姜子牙呢,因为姜子牙足够优秀,是众师弟推崇的哪个人,有着表率作用,对师尊的天道有着坚定不移的信仰,相信静虚宫的神仙是庇佑苍生的,正因为他足够坚定,足够实诚,有表率作用,所以师尊选了他,(申公豹迷弟表现极大的肯定了姜子牙的表率作用,后续会再说到申公豹),那这样会不会清晰一点了,类比学校班级里选班长选课代表,都会选学习好,对老师爱戴的人,因为他们会带动情绪和气氛,会让同班的同学向他学习,爱学习,拥护老师,这样是不是更方便老师对班级的管理呢,而且还能提高学习成果。同理一样,师尊让姜子牙斩九尾就是做给众弟子,天下人,妖族看的,其目的性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你们只有像姜子牙一样,斩了狐妖,斩却了世间的恶,我就可以给你们论功行赏,封神赐福,让你们位列仙班。这样一来就到达三界对师尊的推崇和敬仰的目的,才有了后续,各方绞杀狐族,到静虚宫换赏钱的现象。所以这里不是师尊来亲斩。那我们再来仔细想想这个钓鱼的情景,封神演义原著中,太公这么做的目前也是一样,直钩钓鱼,愿者上钩,做大文章和舆论,目的性就是推销自己,把自己搞得很神秘,让文王姬昌相信,眼前的太公就是能助他伐纣开国的贤臣能者。师尊的斩妖台就好比太公钓鱼,九尾就是师尊钓的鱼(人们的口口传说的舆论,也就是宣传狐妖的恶),有或者没有,都可以制造,斩妖台上目睹围观的弟子就是被吸引的文王姬昌。只不过姜子牙把鱼放走了(这里电影情节里面回到现实有个镜头,直钩钓上鱼来,姜子牙把鱼放生了),师尊却没有放过自己的鱼(九尾),利用完了还要烹煮,招待宾客。
看到这里其实已经给这个故事给了一个基调了,一个掩埋真相,处心积虑的局,仅仅是为了师尊一人的利益,让狐族受冤,姜子牙成为帮凶的,欺骗天下众生的一个弥天大谎。完美的计划就要达成,然而背负罪名的九尾这时的不甘心,抱着赌命的孤注一掷,把能施展幻术给了行刑人姜子牙,让他看到自己体内还有一个无辜元神(小九,也就是后面回忆里的苏妲己),
此时的姜子牙是在师尊的庇佑下的,神力是全盛,姜子牙让九尾收起幻术,顺应天命,九尾一句你的师尊凭什么代表天命,引出九尾对师尊的质疑,抛出问题给不明真相的姜子牙,吸引他的注意,给他看到无辜元神,激发姜子牙的善念,这里九尾没有直接告诉姜子牙真相,是因为抛出问题才能引起姜子牙的疑惑,动摇他的内心,若直接告诉他,以姜子牙不知情的现状,是很难相信一个为祸人间的妖怪的。此时的狐妖带着面具,妖力是封印的了,开头封神大战,姜子牙能呵斥着不足为惧的破开狐妖幻术,那么这里也能,所以我猜想姜子牙这个时候是可以识破这里所谓的狐妖幻术,那么这里姜子牙看到的女孩元神是真的,所以才会如此犹豫不决,一边是师尊的天道信仰,一边是自己看到的眼前事实。
正在此时九尾使劲挣扎,托住面具想要摘下,歇斯底里的喊着姜子牙破开这个面具,满腔都是不堪和愤恨,还带着末路的期望,他渴望有人来救她,她不想死的不白不公,她想找师尊讨个说法。妖力大放的她冲击着斩妖台的众弟子,此时给了一个姜子牙替申公豹挡下幻术,申公豹满眼迷弟的镜头,这个为后续申公豹为什么要在归墟舍弃生命来挡下九尾做了铺垫(虽然最后的最后,豹爷没有死)。后来网上看官网手稿有画申公豹学道因为出身被众师兄弟排挤,而此时是姜子牙出面维护了他。这样就更不难理解申公豹要舍弃自己的生命去成全姜子牙了,因为姜子牙是他的信仰,是他心目中那个英雄,是他可以付出生命去托付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在开篇2D动画里面,姜子牙骑着四不像到达战场,而旁边就是申公豹,唯一变身的豹子形象跟着姜子牙,而旁边一众师弟都是骑着白鹤,到天降神光,收伏九尾的时候,远端也有他的背影,他一直追随着的心中哪个人,至始至终,申公豹都是哪个最率性的人,最遵从本心的人,他没有追随有着天道的师尊(申公豹未曾知道的谎言),却在姜子牙被贬北海思过,不顾功成身就的名利(封神昆仑),私自跑下来(这个是在后面一问师尊后,申公豹和姜子牙的对白得知),陪伴在姜子牙旁边,照顾他的生活,一陪就是十年,连自己一直珍爱的耳环都拿去换店家的米。因为他也足够坚定,他的坚定不移的相信姜子牙,甚至高过了修道封神。他渴望的是和姜子牙做朋友,做像姜子牙那样的人。申公豹故事算是一条小支线,一直是跟着故事在发酵成长的,后续归墟情节再细说。
继续剧情,姜子牙最终还是在迟疑中选择了遵从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看到的眼前事实,救出了小九的元神,同时也放走了九尾元神,九尾和小九的元神都逃出肉身,却各奔东西(这里电影里面确实没交代好),九尾逃到了幽都山,去重塑肉身,而小九元神也掉落人间(后续九尾口中得知,不知为何重塑了肉身,还分走了大部分妖力)。这里的设定确实讲的有点匆忙,而且是从后续在幽都山九尾讲出来的,导致前面有些人就看的云里雾里,可以适当展开一些。当然看到幽都山九尾和姜子牙的对话,结合小九的噩梦,是可以知道的。
接着九尾逃出生天,姜子牙被贬北海悟道,消除心中疑虑,正因为放走狐妖元神,只斩了九尾肉身,狐妖祸世还在,当然这是当下三界的认知,所以才有后面姜子牙进入酒馆,商朝遗民和妖族都容不下他,是你放走了狐妖,让她有机会再祸乱人间,骂姜子牙三界败类。
看到这里,才刚刚开始,20分钟内的内容,太多东西了,需要交代的,铺垫的,好多细节,画面,设定,包含师尊为什么没有面容,十二金仙也都带着面具,这个没有形象,带着面具可能隐喻最早的道家无相理念,不可形容,没有具体形象,很难猜测,神秘,(薛定谔的猫?哈哈)因为姜子牙,九尾,封神大战包含的内容太多,光封神大战都可能需要一个篇章或者连续几个篇章来叙述。有些隐喻的表现出来,有着封神榜了解和认知的人可能知道,大部分人可能不得而知的。而且有些设定要在后面看完再回想前面,才能发现其用意,但我觉得这个并不影响感观,因为会引领着我带着疑问去寻求答案,就像姜子牙后面寻找真相一样的,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去寻找线索,联系前后一想,就明白了。
那故事背景交代完成,我们来看看接下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