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建筑赏析录
查看话题 >【看房记】住在一只中国风筝里:从样板企划到中古美学
逼格must-have
就如小黑裙或铂金包是名媛的must-have,在设计师的逼格必备里,也有一项cliche但不可或缺的单品。设计学校必须有它,设计公司必须有它——

一眼看见,心领神会:「Eames椅喔!这人大概懂点设计」。
但凡读过设计史,可能都会默默将Eames椅列入《一生必有的设计单品》清单。最后是不是屈尊于价格、买了仿品另说,但除了贵,它到底有什么特别?抖音都卖爆了😂

不夸张地说,Eames椅是iPhone出现前、美国最富盛名的工业设计。不过先把椅子按下不表,且看看设计师的家吧。

样板企划
参观了现代主义经典之作Farnsworth House之后,我感到蛮震撼。但友圈的反应都是无法理解这「毫无设计」的玻璃盒有啥特别。

如此看来,位于洛杉矶西南海岸的Eames House,也不过是涂了颜色的铁盒?


这个铁盒始建于1945年,是设计师夫妻档Charles & Ray Eames夫妇的私宅。
1945年的美国与元气大伤的欧洲不同,国民迅速从战时的紧绷和物资紧缺中缓过劲来,进入经济腾飞、欣欣向荣的十多年。想想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些意气风发的操作,直到60年代末,山姆乃真·老大哥,美国人民自信骄傲、富甲一方。
财富、需求、欲望无疑是推动设计发展的强劲动力:大批新兴中产阶级需要新房子,催生了各式各样的房产企划;生活方式(lifestyle)成为一种营销理念,消费者勇于尝试新形式、新想法,给设计师带来创新的机会。这对于之前世代完全不可想。换到中国语境下,类似于90年代刚改革开放,不再琢磨能否吃饱,而是开始思考能不能活得有品质。
在此时代背景下,《艺术与建筑》杂志推出了名为Case Study House(CSH)的实验性项目。他们将客户与建筑师牵线,希望推动低成本但新颖的住宅方案。最终完成了28个私宅、2个公寓设计,几乎都在南加州。Eames House作为CSH#8,是最为知名的作品。
这是完全以铁架、石棉、玻璃、水泥石棉板等预制组件搭建的房子,颠覆了住宅需由砖瓦水泥(brick&mortar)构筑的理念。

看这屋顶,的确是集装箱一样。屋子的结构也是完全直接暴露在外。

普通的素材,通过简单的设计理念散发出独特魅力。



建筑立面由廉价的玻璃和涂料板构成,但是透过材质(透明vs磨砂)和色彩(蓝白红金黑)的组合变化,既具备调节光线、平衡私密与开放的功能性,又有一定装饰性,荷兰风格派De Stijl的影响明显。



有必要岔开介绍一下De Stijl,这个起源于绘画的流派,为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上世纪初的画家,陆续发现写实绘画已经走到尽头,其中包括原本老老实实画着风车的荷兰人蒙德里安。

在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的启发下,他开始探索抽象主义,最终把视觉语言简化为直线和基本色块的排列组合。他认为,当艺术变得纯粹,就会更普世(universal),无需任何文化背景都能理解,也有足够广阔的诠释空间。

这恰好和战后的建筑、工业设计不谋而合。本质上,设计是艺术的工业化、民主化、商品化,需要简单的视觉、造型语言和理念来推动量化生产,同时也力图与注重装饰的旧时代割裂。
1924年,荷兰一个古朴的小镇里,出现了这栋以颜色划分功能区域的住宅。

从家具到内饰,都以红白蓝黑色块和几何图形组成。

17年去荷兰恰逢De Stijl百年纪念,除了举办很多有趣展览,他们在街头、火车站、楼房甚至公园池塘都做了小小的致敬,是非常有意思的全民设计教育方式呢。






回到Eames House……
如前所述,这是一栋试验性住宅,透过它,设计师希望提供并证明关于居住,关于生活的新思路:低成本不等于廉价,简单的材料、造型和空间设计,同样可以实现功能、审美、投入产出的平衡。
与环境的融合,扁平化的造型,高挑的空间,大块落地窗,户内户外界限的消融,都是全新的设计理念,呼应人们追求休闲生活的需求。正如work-life-balance也是新近世代营造的概念,outdoor、leisure也是当时被逐渐培养出来的。


飘伸出的屋顶,形成凹进的负空间。从室内延伸到室外的牛油木墙体,再以植物点缀,那种集装箱、工业化的感觉早已消失殆尽。

因为室内空间狭小,出于保护是无法进入参观的,只能隔着玻璃窥探。

室内空间高达五米,户型很简单。

大片的落地窗让阳光和风景进入,交错的档板和高大的尤加利树又提供了遮挡,使通透与隐私兼具。依山的承重墙是一片牛油木,平衡了那种工业建材的粗砺感。



注重自然光、大胆借景,是现代建筑与传统的分水岭。

软装则为空间注入人情味和温暖的氛围。

这幅粉丝的再创作捕捉到精髓喔。点睛的灯具和家具都有着简单的色彩和造型,再用纹理复杂的编织物、工艺品和绿植来丰富视觉。

著名的躺椅出现了!正版5495美元起跳。

中间楼梯通向二楼主卧,上面还有洗手间。


走到尽头则是厨房。

另一个盒子用作工作室。

Eames说,居住于此好比生活在一只中国风筝里。我想,他是要传达骨架坚实但轻盈优美的感觉吧。

他还有一句设计师都晓得的名言:「设计师应当是一个体贴优秀的主人(host),能时时刻刻预期客人的需求」。这种职业习惯,会渐渐影响到日常做人。
最终,夫妻二人在Eames House生活了三十多年、直到去世,没有孩子。

再看一下CSH项目的其他房子,有着相似特色:廉价的建材,简单的单层户型,开放式空间,模糊室内室外的界限——
例如,俯瞰洛杉矶的Stahl House是明信片般的存在:


钢铁、水泥、砖墙,简单的CSH #16,半个世纪过去依然觉得很优雅:


和景观完美融合的Wilkins House:



说了这么久,椅子终于要登场咯。
有了房子自然需要装修、需要把房子填满,于是设计师忙不迭地动头脑,探索如何批量生产新颖的家具,催生了大批经典。当时从建筑到工业设计的成果,被誉为mid-century modernism(中古现代主义),是源自美国的独特风格。
中古美学
与这些中古风格的房子搭配的家具,有着相似的设计思路:有机的造型、新颖的材料、艺术性和量产相结合。

Eames夫妇利用玻璃纤维,成功研发出曲面优雅的名为贝壳的椅子。基本型包括有无扶手两个款式,再搭配不同材质的椅腿和椅面配色。


造型、色彩、材质的排列组合,使这把椅子适配于任何场合任何风格。经典正在于此。




除了Shell椅,他们还有不少传世名作。

但我更想一提受到时代背景影响而催生的其他设计。风格、美学从来不是从天而降,一切的形成自有其背后的历史渊源,也是有意思的地方喔。
例如当时电视开始流行,于是出现了叫做coffee table的放在电视机前的小桌。经典之一来自我喜爱的雕塑家野口勇设计的Noguchi table,这种将雕塑似的流畅有机造型与家具结合,是中古风格的特色。

另一种走红的新家具是意图取代垂直型收纳柜的边柜(sideboard),由抽屉和滑动门自由组合,也是模块化收纳(modular storage)的原型吧。当时很流行小细腿支撑组柜,现在我看的第一反应是不好清洁,但当年有种炫耀细腿承重技术很牛逼的意味。
George Nelson在60多年前的设计,现在看来也完全不过时。细节太美了。



休闲椅(lounge chair)也是应休闲需求而生的单品,除了上文提及Eames那款,还有诸如Womb chair、Diamond chair都是这时期诞生的。

Eames的好朋友Eero Saarinen也有一系列名作。

完全经得起时间考验,4800刀…

1950年设计的Bertoia系列,有机造型也太好看了


更厉害的是,当时的几个名家的作品混搭在一起,是相互辉映的。




看到这里不禁让人疑惑:明明有这么多经典优秀的设计,为什么美国大部分买得起的家具都那么丑呢????以至于现在提到时髦家装,「北欧」成为唯一关键词,IKEA成为唯一选择。
因为这些优秀设计在当时无非被一小撮时髦人士所喜爱、被国际设计界所吸收,却从来没有发展到国民单品的程度。整个美利坚依然保持着浓浓的土味,或许拉斯维加斯更能代表大众的水准,和欧洲民众基本无法相比,也没有亮眼的家具品牌。就如同美利坚的精英可以买下欧洲最顶级的名画、有无数私人美术馆,大众美育还是停留在迪士尼水平。

前阵子看杂志介绍达妹家,没想到竟然走中古风,每件家具都精挑细选,搭配很有品味。也许下次去某个豪宅参观,能sense到是什么风格,就可以和主人默契一笑:原来你也好这一口!



(达妹没有惊涛骇浪的身材,却自带某种欲感气息😍)
~完~
参考资料:

看房记系列:
更多非建筑专业人士的建筑参观笔记:豆列
© 本文版权归 Helicopt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Helicopter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西西里环岛14日(1):从Magna Graecia到罗马帝国的面包篮 (25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