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性依恋人格给你的感情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查看话题 >回避型依恋者是不是不懂得珍惜?
对于习惯性疏离亲密关系的回避型来讲,他们并不是不懂得珍惜,只是内心的墙建的太高,给外界一种“不近人情”的感觉。(当然情绪感知能力滞后也占部分原因)
回避型依恋者最大的特征在于不主动寻求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他们不善于敞开自己的心房,即使对方试图亲近或释放出善意,也只会露出冷淡的态度。
比起跟别人相处,他们基本上在独处时更能感受到轻松和乐趣。但回避型依恋者并非完全无法与人相处,只要有意愿也做得到,只是同时会感受到压抑和痛苦,也需要付出努力。
他们相当在意被伤害或被拒绝,因此我也时常和学生强调,任何对感情不专一的行为绝对不能让他们知晓,一旦触犯了他们这条底线,挽回基本是绝无可能。
虽然回避型依恋者给外界的印象是——孤僻和冷漠,但并非所有回避型都是这样。也有部分回避型乍看之下充满自信又傲慢的,甚至有丰富的社交圈。但回避与他人建立长久亲密关系这一点,是共通的。
因此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的信赖关系,以及伴随而来的长久责任,这才是回避型依恋者的共通点。
亲密的信赖关系和长久的责任感息息相关,回避型依恋者往往感到困扰。即使生活上与经济上允许结婚生子,他们还是对此感到压力,缺乏意愿与兴趣,对婚姻持有绝对悲观或者可有可无的态度。
回避型依恋者的另一特点就是压抑情感倾向。这其实也与规避亲密关系密切相关,因为没有情感就不会有亲密关系,只有情感上的联结才会形成依恋,衍生出真正的亲密关系。
可是有了情感上的依恋,就意味着长久责任的诞生。对于回避型依恋者而言,依恋就像是脚上的枷锁,所以他们只能拥有疏离的依恋,不仅是为了逃避亲密关系,也是为了避免被长久的责任所束缚。
回避型依恋者不懂得如何依赖他人,也不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因为依赖别人,就意味着会有内疚感和亏欠感,需要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弥补,这对他们来讲,是一件比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更为麻烦的过程。
因此在和回避型相处前期,如果你们是没有任何情感联结的前提,就不要故作好意去“硬帮”,这反而会起到反效果,让他们开始疏远你来获得内心的平衡。
我曾带过一个学生,她的前任就是回避型依恋者,她和我抱怨到自己和对方的认识是相亲性质的,由于年纪都老大不小了,加上她本身有一些讨好型人格的倾向,和对方认识后,对方的长相、谈吐、阅历都是她所欣赏的,因此她很快沉溺在爱情中,不顾一切的对对方好,而对方却很难有回报。这个心结直到她来和我咨询的那天,才彻底解开。
也许会有读者纳闷“既然他们有亏欠感,那直接以类似的回报来补足,这不就可以了吗?”,但是对于回避型依恋者来讲,他们就仿佛一个不知所措的孩子一样,因为不擅长进行情感互动,也就很难感知对方的实际需要是什么。
实际上很多时候,外界看来的“不懂得珍惜”,只是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回应”罢了。
因为回避型依恋者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他们习惯的相处机制又是逃避,所以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被冷暴力而分手的情况,是非常多的。
和回避型依恋者在恋爱中千万不要过度付出!(划重点),尤其是那些焦虑型,付出的同时往往带有高期待,这种具有“吞噬性”的付出会让回避型感到窒息。
然而,回避型不管自身的能力有多强,一个人的力量始终都是有限度的。压力超过忍耐的极限或需要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便会逼得走投无路。
如果强撑过去,他们便会摆出一副什么问题也没有的样子,这么一来周围的人也不会发现任何征兆。但是身体会比心灵先发出信号,很多人因此经常产生头痛、腹痛、心悸、晕眩等症状。
他们压抑情绪的倾向,有时反而成为坚强的表现。即使遭遇悲伤或痛苦也能冷静的面对。
咨询中,我发现回避型依恋者相比于焦虑型,更能专注于工作与兴趣。众多研究也证明,回避型的人在不牵涉情绪问题的职场上,最能发挥实力。
在双亲宽容和接纳中成长的人,能够自然而然的表达自己的感情或意愿,相对地,经常遭受忽视、否定、或是在双亲强迫灌输的价值观中成长的人,往往会在自我揭露时“踩刹车”,越是想表现自己,越会下意识地压抑,感到极度紧张,说不出话,脑袋一片空白。
我和部分回避型依恋者进行心理咨询时,他们得花很久才想得起过去的痛苦经历,又时也会抗拒回想。起初他们会做出没有任何问题的反应,等到长时间咨询下来,在和我谈话间想起痛苦的经验后,才会察觉自己原来是为了逃避面对而掩盖了真实的情感。
我常说回避型依恋者的情绪(情感)感知能力是滞后的。在与他们相处中,伴侣越是想要让他们有情感上的回应,他们由于滞后的感知能力,常常会一言不发或岔开话题,这也常会被伴侣视作“不爱”或“不珍惜”的标志。
实际上他们还是会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是延后到来了。当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后,因为时间差距,也很难有所行动了。
回避型依恋者在明确表达自己的心情或感觉时,他们会忽然说不出话来。他们也许可以头头是道地讲很多大道理,但却唯独无法说出自己的心情。
这种表达方式在工作场合不会遇到大问题,职场本身是严谨的场所;一旦面对亲密的伴侣时,由于无法与对方分享自己的心情,关系也就难以更进一步。
话说回来,我猜测回避型依恋者被搭讪时一定会一时无法反应。(反正我当时在大学被搭讪时,我就会脑袋空白)。他们也常会在重要的时候陷入沉默。
回避型依恋者说话时并非伴随着情感驱使,而是在脑中想好才说出口。他们往往是先推测对方的意图再配合着给出适当的答案。从思考到开口当然得花上一段时间。
想要让他们依赖上你,只有建立起无条件的稳定回应,他们才能产生依恋。这和我之前文章中提到的“安心的回馈机制”息息相关。这里我就不多展开叙述了,需要了解的读者可转到以下链接自行阅读→
有故事的蔡老师:32 详细干货 | 如何帮助回避型建立内部安全感?

我知道很多咨询者也许当下或曾经都面临挣扎煎熬和想要分手的阶段,但请你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言行,多给彼此一些耐心。引导方式不会,我可以教你们,毕竟悟性再差的我都教过。但关系一旦被诊断为修复概率为零,那就真会和对方连朋友都做不成。
创作版权归属于@有故事的蔡老师,侵权必究。
更多好文请关注我的知乎号(豆瓣同名)或微信公号(恋爱一条)
-
hann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15 0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