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6月25日去世的吴冠中先生
吴冠中说:艺术是自然形成的,时代一定会有真诚的挽留和无情的淘汰。艺术市场是一面镜子。但上帝只会关照一心去创作的画家,而不是光照镜子的人。
他将自己最好的画作捐赠给公立艺术馆,自己认为不满意的作品毁掉而不是流入市场。
他说:“从艺以来,如猎人生涯,深山追虎豹,弯弓射大雕。不获猎物则如丧家之犬,心魂失尽依托。在猎取中,亦即创造中,耗尽生命,但生命之花年年璀璨,人虽瘦,心胸是肥硕壮实的。”
他说:最重要的是思想———感情。感情有真假,有素质高低的不同,有人有感情,但表达不出思想。我现在更重视思想,把技术看得更轻,技术好不算什么,传不下什么。思想领先,题材、内容、境界全新,笔墨等于零。
他是唯一一位将中国水墨与西方油画成功融合的画家,他真诚率真,他说:画家走到艺术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画匠,可以发表作品,为了名利,忙于生存,已经不做学问了,像大家那样下苦功夫的人越来越少。整个社会都浮躁,刊物、报纸、书籍,打开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画廊济济,展览密集,与其说这是文化繁荣,不如说是为争饭碗而标新立异,哗众唬人,与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之朴素心灵不可同日而语。艺术发自心灵与灵感,心灵与灵感无处买卖,艺术家本无职业。
他出生在江南,父亲是一位穷教员,母亲是一位文盲,其父母的婚姻完全的父母之命成就的,他是家中长子,他说文盲不等于美盲,他深受其母亲影响,始终热爱自己的家乡,在他法国学成后回国创作,一直追求艺术最纯粹的最真挚的情感表达,他画作里的《江南人家》从此之后应该少了一位这样的孩子,一位视江南、视祖国为母亲的孩子。
曾经任教的清华大学所发布的讣告,其中称吴冠中“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在北京逝世。”报道也提到,遵照吴冠中生前遗愿,将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有关报道也了解到,清华大学已成立吴冠中的治丧工作小组,并将在近期举行追思会。
吴冠中生平
1919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
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
1950年—1970年:留学归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
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
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
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
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
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
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
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此职位。
2008年9月,高龄89岁的吴冠中将个人113幅,当时价值约6600万新元的画作捐给新加坡美术馆,在中国和新加坡引起很大反响。
这是新加坡公共博物馆收到的价值最高的一份捐献,也是吴冠中个人做出的数量最大的艺术捐献,作品包括63幅水墨画、48幅油画、两幅书法,创作年份从1957年跨度到21世纪初,全面表现了吴冠中的艺术成就以及各个时期的风格。
目前美术馆设有永久的吴冠中展厅,每年展出他不同题材的作品。
有感于吴冠中的慷慨与信任,新加坡新闻、通讯及艺术部在去年将“卓越文化遗产赞助荣誉奖”(Distinguished Patron of Heritage Awards)颁给了他。
2010年:6月25日于北京医院病逝,享年90岁。
他将自己最好的画作捐赠给公立艺术馆,自己认为不满意的作品毁掉而不是流入市场。
他说:“从艺以来,如猎人生涯,深山追虎豹,弯弓射大雕。不获猎物则如丧家之犬,心魂失尽依托。在猎取中,亦即创造中,耗尽生命,但生命之花年年璀璨,人虽瘦,心胸是肥硕壮实的。”
他说:最重要的是思想———感情。感情有真假,有素质高低的不同,有人有感情,但表达不出思想。我现在更重视思想,把技术看得更轻,技术好不算什么,传不下什么。思想领先,题材、内容、境界全新,笔墨等于零。
他是唯一一位将中国水墨与西方油画成功融合的画家,他真诚率真,他说:画家走到艺术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画匠,可以发表作品,为了名利,忙于生存,已经不做学问了,像大家那样下苦功夫的人越来越少。整个社会都浮躁,刊物、报纸、书籍,打开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画廊济济,展览密集,与其说这是文化繁荣,不如说是为争饭碗而标新立异,哗众唬人,与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之朴素心灵不可同日而语。艺术发自心灵与灵感,心灵与灵感无处买卖,艺术家本无职业。
![]() |
![]() |
吴冠中先生所作《江南人家》 |
他出生在江南,父亲是一位穷教员,母亲是一位文盲,其父母的婚姻完全的父母之命成就的,他是家中长子,他说文盲不等于美盲,他深受其母亲影响,始终热爱自己的家乡,在他法国学成后回国创作,一直追求艺术最纯粹的最真挚的情感表达,他画作里的《江南人家》从此之后应该少了一位这样的孩子,一位视江南、视祖国为母亲的孩子。
曾经任教的清华大学所发布的讣告,其中称吴冠中“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在北京逝世。”报道也提到,遵照吴冠中生前遗愿,将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有关报道也了解到,清华大学已成立吴冠中的治丧工作小组,并将在近期举行追思会。
吴冠中生平
1919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
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
1950年—1970年:留学归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
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
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
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
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
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
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
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此职位。
2008年9月,高龄89岁的吴冠中将个人113幅,当时价值约6600万新元的画作捐给新加坡美术馆,在中国和新加坡引起很大反响。
这是新加坡公共博物馆收到的价值最高的一份捐献,也是吴冠中个人做出的数量最大的艺术捐献,作品包括63幅水墨画、48幅油画、两幅书法,创作年份从1957年跨度到21世纪初,全面表现了吴冠中的艺术成就以及各个时期的风格。
目前美术馆设有永久的吴冠中展厅,每年展出他不同题材的作品。
有感于吴冠中的慷慨与信任,新加坡新闻、通讯及艺术部在去年将“卓越文化遗产赞助荣誉奖”(Distinguished Patron of Heritage Awards)颁给了他。
2010年:6月25日于北京医院病逝,享年90岁。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