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尚品”到“日用“,茶道的回归之路

在过往的认知里,50年以上的普洱老生茶代表着茶内的极品,也是爱茶人士最顶级的追求,然而它的稀缺性导致价格居高不下,让人望尘莫及。

健颐茶道
制作健颐茶道最开始的初衷是模仿普洱老生茶,模仿它那贵族般的气质,所以在2017年健颐茶砖出品以后,在包装盒上印了“尚品”二字,意为目标是极致的品质,也就是50年以上的普洱老生茶的品质。
2020年,健颐重新定义了茶道,改名为“日用“,和”尚品“相比,在方向上有了巨大的改变。

我们都有期望,对于自己没有体验过的东西都有好奇感,特别高于自身经济承受以外的物品更是期望一探究竟,甚至想过如果哪天有钱了,有能力天天用高端的才是人生的境界。

对好东西的向往是人的天性,人生也需要去体验新事物和好东西,但前提一定是要适度,我们发现当人有能力满足了过去的期望时,更高的期望接着就会建立起来,这样的追求会变得永无止境,而已经得到的回头来看却又觉得不过如此,这样的心态是被我们的“欲“所驱使着,如果我们的人生一直在不断追求所谓的极品时,生命的时间就过度的浪费了这一条不归路上了,而驱使我们去走这条路的不正是我们的欲望么?那“尚品”自然也是“欲用”的作用,总期望找到最极致的,然后在追求“尚品”的路上却是永无止境。

我不能说追求“尚品”是错误的,而是在人文里面,人生的价值不在追求“尚品”,但是不经历过追求又很难发现人文的核心在哪,正所谓“茶道”二字一样,茶可以入道,那茶何以入道,“道”不在极致体验,而是当经历过极致体验后才会发现“道在平常”。

2020年新茶道在研发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相对过往的茶道,在选材上和制作工艺是否有改进空间?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无论如何升级都满足不了我们对更高极品的渴望,显然追求极致这条路会变成无底洞,健颐曾经追求过极致的经验,到了现在重新在文化中寻找更好的出路,这时看到了回归,回归到日用,平常,质朴。

对于极致的追求是可以的,但是极致不是日常,极致好比昙花一现,是临时性的,就好比喝普洱老生茶,因为存放时间太长,影响茶质量的因素众多,经常导致普洱老生茶之间也有极大的差距,当下品尝的口感具有不可重复性。而即使我们能做到极品的可重复性,极品对五官的刺激一定是特殊的,如果一种特殊的刺激长期使用也会有问题,好比我们不能一年365天都吃满汉全席,这不是经济能力的问题,而是人的身体根本无法承受这样长时间的盛宴,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吃主食,而主食就是“日常”,最质朴,长时间使用也不烦。

文化上不是追求高级的,而是质朴的,真正细分下来,能日用的少之又少。基于对“回归”的重新认识,对新茶道茶重新定义了方向——“日用”, 甚至和“尚品”形成对立,仔细品品新茶道,似乎也说不上哪个地方特别好,同时也没有不好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每天饮用还不烦,这样的“日用”就和“欲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健颐在经历一切浮华不过如此之后,发现日用才是安全的。

也许老茶道继承了普洱老生茶极致的部分,而新茶道继承了普洱老生茶平常的部分。

人生需要去体验极致的部分,但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真水无香,粗茶淡饭的日常。



“ 传承东方文明,提升生命品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