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有哪些突如其来的感悟?
查看话题 >写作不顺、工作学习遇瓶颈?试试这些奇葩方法
逃离语言,回到内心的静寂之中

1 与文字隔离
在《用写作重建自我》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生活在被文字重重包围的世界中,你对文字司空见惯、难以逃避。你时常不假思索地用活动和文字填满沉默空间,让自己听不到内心的声音。尝试与文字隔离,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在以令人吃惊的频率使用文字:你在内心默默地告诉一个熟人想对他说的话;你审核自己的内心并给自己提一些建议;你滔滔不绝地为自己辩解,大段地进行内心独白;你试图记住一首诗或歌词,甚至认真地构思起一个故事的情节等。
这段文字是作者在谈到写作治疗的四大工具之一“入兴贵闲”时所写的,意思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文字语言包围的世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语言,这让我们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写作的过程更是如此,写作需要更精确地使用语言文字,写作离不开思维,因为思维的过程本就需要语言做媒介。
如果我们始终处于文字语言构筑的世界里,思维就会枯竭,我们就会词穷。
所以作者建议,每周要抽出两个小时来放空大脑,拒绝说话、回避阅读,让自己进入无字的状态里,回到内心的静寂之中,这样,反而会创造出一个文字丰沛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潜意识的情感、思想、记忆,会如活水般通畅地流动起来,我们的大脑也会闪现出更多的想法,获得更多的文字,写作起来就会更加顺畅,更有物可言、有话可写。
2 在无字的空间里得到放松
建筑书上说:建筑的作用不在于它实体的部分,而在于它的内部空间,那些空虚的部分才是真正有使用价值的部分。
《道德经》上也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时,起着最大作用的不是“有”,而是“无”。
不止写作,我们在工作或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瓶颈,我们可能付出了很多,努力了很久,也不见起色,这时候可能你需要的是休息和放松,不是放松身体,而是抛开理性,放松大脑。
读书、刷剧、观影、写作、听书、聊天、沟通都离不开语言文字,所以,这些都不是让大脑得到真正放松的方法。
那么,有哪些是不需要或很少需要语言的活动呢?我想到了以下几种比较容易达成的方式:
1 干活。比如收拾屋子、烹饪、种花、除草,搬砖、扛水泥也是可以的;
2 玩乐。比如逛街,逛游乐场,看马戏,享受美食;
3 和大自然在一起。比如郊游、爬山、去海边、逛公园;
4 观察动物。比如观察一只猫、一只狗或一只蚂蚁的一天;
5 听音乐。听纯音乐,或听音乐会;
6 观看纯视觉的文艺作品。比如看画展、看摄影展,看一部听不懂语言也没有字幕的外文电影;
7 画画;
8 跳舞;
9 正念冥想。
3 释放压力的好方法:逃离思维
我打算从今天开始实施,每周选择1-2种方式逃离思维,让大脑得到休息和放空,慢慢学会HOLD住理性,让它在该让位的时候让位,以便创造一个更加丰沛的文字空间,让写作更加顺畅。
仔细想想,以上的方法其实也是帮助我们缓解焦虑、放松身心、释放压力的好方法。
如果你觉得最近工作压力有点大,或是在学习中遇到了瓶颈,不妨试试以上的方法,走出语言的世界,去感受一下真实的世界。
感受大自然,感受生命,感受自我。
慢慢找到你的最佳状态,不断突破自我,获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