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酒店审计简述
目前快捷酒店做的比较大的其实就是汉庭和如家,如家被首旅集团收购后在A股,汉庭是在美股上市,但是报表关键指标如每房收益之类都差不多,所以也可以用来比较。再除却前几年沸沸扬扬的ST金都,主板基本上就没几家酒店上市公司。目前酒店业有很大一部分都在新三板。
1.快捷酒店营运模式:一般来说,酒店都是轻资产运营。除了各地老牌招待所起家的,大部分酒店连锁都是通过加盟的方式进行扩张。加盟方每年支付品牌费,酒店提供品牌以及培训、日常物料补给。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酒店集团都有很多个品牌,其实主要还是通过差异定价实现利润最大化。不只是对消费者,而且对加盟方实行差异定价。除此之外,酒店直营店其实也不是自有物业,大部分通过租赁方式取得的。一般来说,租赁都是一次性签订三年以上的合同。因为如果是短期合同,前期装修投入就会显得特别巨大,划不来。
2.重要的财务指标:

重要的财务指标其实有三个,每房收益、每房房价、入住率。
基本上酒店行业在进行比较的时候,都会比较这三个数据。因此涉及这三个的指标必须正确。收入和毛利反正常规审计都会做,酒店比较特别的是房间数以及入住数都要通过盘点等手段进行核实。
3.特殊会计处理
酒店业经营其实相对简单复杂的会计处理还是有的,
①收入
酒店的收入模式就是收取房费,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实务中会有两个特殊情况,一个是通过美团和携程的收入,这部分收入第三方一般会扣掉手续费。另外一个就是酒店会有积分、会有流通在外的储值卡和消费券。
在新收入准则的影响下,这部分核算简直是丧心病狂。首先,通过美团携程的销售回款是使用净额法还是总额法,也就是收入列示你是以净额列示还是分别确认收入和销售费用。我个人倾向是后者,主要理由是终端客户和平台其实是不一样的。如果客户要求开票,其实你还是要开票给终端客户而不是开给美团。另外说一句,其实自己还是挺意外的,就是我们平时自己不大用美团,实际上美团占了酒店收入很大的一块。
另外,就是储值卡收入,建议单列单独核算。一般来说,储值卡都会有一定比例客户用不完的,这部分按照新准则,在极有可能不转回的前提下,需要预估出来。和正常消费同比例确认收入。不过这部分涉及会计估计,操作难度较大,实际操作不了,个人认为稳妥起见还是不计提。
积分也是同理,之前是计提预计负债,也是需要会计估计。按照新收入准则,这部分应该要计入合同负债。注意不要和预收款混起来,另外就是注意下合同负债都是不含税的。
②客房费用
客房费用以前都是管理费用,按照新收入准则,这部分都是要放到合同履约成本。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计入营业成本。客房用品之类的和入住率还是有配比关系,稍微注意下。
③房屋租赁
租赁这块是业务难点。因为经营租赁按照普通行业的做法,就是每年的租赁费用确认当期费用,另外在披露中备注下,经营租赁的情况。但是需要承认的是,酒店业这部分的会计处理是领先于时代的,很多会计处理和还没实施的新租赁准则其实同步的,只是具体使用科目名称有差异。合同期内所有需要租赁的费用需要折现到初始时点,确认“使用权资产”,同时把需要付给房东的钱挂在“租赁负债”。合同一般会约定免租期,以及每年递增房租,需要把所有房租算出来后,平摊折现。目前酒店业“使用权资产”对应用的是“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租赁负债”用的是“应付账款”,后面实施新准则的时候,直接重分类下就好了。
实际操作的时候,这块难度特别大,首先是原始的房租合同一定要留全,中间的变动补充合同一定要收全。房租合同金额有可能后面会变,一变就需要重算。另外这块会计处理,税务肯定是不认的。递延所得税的测算每年都要跟着做。租赁起始时间也不是年头年尾,涉及到插值。折现率的选择也是头疼的问题,如果选用五年期国债,国债利率也是会变的。一般来说,初始确认时候会一致沿用下来,但是合同出现变更的情况,你国债率变不变,肯定要变的呀哎。
另外在建工程也要盯着,基本就是装修,一般来说免租期就3-6月,就是用来装修的。如果在建工程时长超过3个月的都要看是否可以转固了。
④企业合并
合并主要还是要把基础工作做好,因为需要合并的量会非常大。分公司和子公司关系要理好。分公司和子公司一起合并也可以,但个人还是建议先分公司合并再子公司合并。新合并进来的酒店集团注意下,会计政策是否一致,不一致还要调整下再合并。剩下就是工作量的问题了。
4.审计重点
①收入的真实性
这个行业现金收款其实是大头,不过这几年移动支付普及,现金收款比例肯定是逐年下降。单个人消费金额也不会太高,如果金额特别集中的客户反正老套路函证加访谈,不过酒店业基本访谈别人不会鸟你。
②IT审计
建议还是找IT审计团队做一下。连锁酒店的信息化建设这块肯定是大头,其实网点铺开后,这部分开支都会摊下去,所以老板不会去省这个钱。主要还是查查系统是否可靠,能够给收入以及内部资金管理一个合理保证。
③资金占用
酒店业利润率相对较低,但经营成本却相对固定,人员工资、租赁费用都是固定支出的,经营杠杆相对较高,经营压力很大。唯一好在现金流充裕,正常经营都会把钱借出去,再赚点利息的钱。不上市这部分操作问题不大,上市的话这样操作肯定是不行的,等于大股东侵犯小股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