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
看到这朵云,让我想到追风筝的人,想到哈桑……
这是一个有关救赎、令人心碎的故事。阿米尔和哈桑是一对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主仆,哈桑处处维护小主人,在主人遭遇欺凌时勇敢地拿着弹弓吓退强大的对手。然而阿米尔却在亲眼目睹哈桑为了保护他们“战利品”遭人侮辱的时候选择懦弱,他从此无法面对哈桑,于是使用一个卑劣手段逼走哈桑父子,也因此欠下巨大的良心债。
苏联入侵阿富汗,原本富足的阿米尔父子被迫背井离乡到了美国。阿米尔先后经历结婚之喜丧父之痛,一天突然接到幼年时忘年交拉辛汗的电话,爆出一个惊天秘密——哈桑居然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弟弟,哈桑夫妇为了保护阿米尔家园被塔利班残忍杀害,留有一个幼子也沦为坏人的玩物。
阿米尔义无反顾地走上解救侄子之路,在阿富汗那片即熟悉又陌生的荒蛮土地上,侄子再一次用弹弓拯救了阿米尔,也报了幼年时期夙敌哈塞夫的一箭之仇。历经重重劫难,哈桑带领侄子回到美国,开始一场漫长的心灵康复之旅。
故事的主角阿米尔最终勇敢地完成自我救赎并实现童年时的梦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
阿米尔父亲是一个在当地享有良好声誉的商人,乐善好施,对哈桑视同己出,花大价钱为哈桑做唇裂修复手术,并且在逃难途中面对俄国人枪口毫无畏惧,挺身而出让一个阿富汗妇女免遭侮辱。我后来才明白,他所做的一切其实也只不过是偿还他对仆人、对哈桑亏欠下的巨债,一个自我的救赎。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能勇敢面对过错、积极通过行动完成自我救赎也不偿是一种人生境界和美德。
小说的故事性很棒,通过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阿富汗的人文、历史、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苏联从1979年开始对阿富汗进行长达十年的入侵,阿富汗饱受创伤,满目疮痍,活脱脱变成一个人间地狱。阿米尔一家的变迁,以及阿米尔再归故里的景象让读者可观一隅,而苏联也因为长期陷入战争泥潭,一蹶不振而土崩瓦解,可谓害人害己。纵观历史,一幕幕人间惨剧历历在目,即便在步入文明社会的今天,世界仍是战火纷飞,弱肉强食,政客们说的以史为鉴永远也只是说说而已。
于我而言,容易引起共情的还有风筝和弹弓。小时候我会砍下柚子树的桠杈,修成弹弓的手柄,用自行车轮胎内胆胶皮做弹条,切一小块旧皮带或旧皮鞋做包皮,制造一个漂亮的弹弓,然后拿着弹弓顶着烈日到处打鸟打三白蜴(学名石龙子)。我还会用旧报纸、竹子、胶水和妈妈缝衣的棉线做风筝,在鼻涕果(一种产生胶水的浆果)成熟的季节,胶水就用鼻涕果代替,风筝的样子就跟书封面上的一个样。
我是做风筝的能手。做风筝很有讲究,先把报纸剪成正方形,把削好的竹条按对角线粘牢,再粘上三根长长的尾巴,用画笔绘上图案,拴上线就可以起飞了。关键点是竹条要轻韧性要好,粗细均匀,横着那根一定要把它弯曲,而弯曲的幅度直接决定风筝的好坏,风筝栓线的位置和长短也得恰到好处才行。在风大时放风筝只管站着不动收线放线,风小时就得拼命向前跑,往往场地没那么大,在转弯的时候风筝就晃晃悠悠落了下来。
好想跟阿米尔和哈桑来一次正儿八经的比赛啊!
看到这朵云,想起了哈桑,“为你千千万万遍”犹在耳边,它是哈桑一生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