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人生无再少
走到了三十而立的边上,开始特别怀念青春。怀念在清华骑车路过操场的春风得意,怀念在老馆学长学姐的”遗物“中挑选旧书籍。当然最怀念的,还是骑车时擦肩而过的对视,取书时学姐的莞尔。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一过。细细比对自己的当下和青春,好像还是有很多负面的变化。自己原本爱写东西,喜欢表达,但在豆瓣上次写日记已是4年之久,打开编辑器还提醒我2018年有一次半途而废的草稿。印象中自己原本待人宽容,与世无争,现在开始在一些事情上锱铢必较,更别提开车时的路怒症。上大学时自己喜欢读书,每晚雷打不动睡前夜读至少半个小时,看大部头也不畏艰难,一句句生啃,日拱一卒,看到通俗、精彩的作品更可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现在睡前阅读好像助眠的作用更大些,也只有在飞机上摈弃手机的打扰才稍可静心读书,大部头则是望而却步。大学和高中的自己,想来应该对抖音、视频号之流嗤之以鼻,现在却竟也不能免俗。曾经会为好玩儿的游戏兴奋不已,沉迷其中。现在坐拥xbox/switch/steam几乎全机种制霸,也很少能对一款游戏提起那么大的兴趣。中学时一首首手工cherry pick的庞大itunes曲库,后来多数散佚,现在沦落到靠算法支配的网易今日推荐度日,毫无酷小孩的个性可言。曾经在Google Reader上苦心经营多年的精选RSS,覆盖航天、物理、科幻、生物、风月、两性等等优质内容源,后来更是树倒猢狲散,现在除了财新WSJ看看严肃新闻外,只能和其他成千上万焦虑而迷茫的投资人、创业者一起刷刷标题哗众取宠的虎嗅、36kr打发时间。而且,今年,我竟然开始看综艺了。上次看好像还是小学时的正大综艺。更别提追的剧从美剧变成国产,看的电影从V字海盗电台之流滑向好莱坞。还有难以避免的东西——开始出现小毛病的身体,准备撤退的发际线,肚子上盘踞不去的脂肪。啊,中年。
倒也不是城池尽失。大学时开始健身、运动的习惯坚持至今,只是偶尔稍有松懈。书也仍在读,只是慢了些,读的书好像也更功利了一些。对消费主义也尚能抵御,自诩一向未太在意身外之物。更清楚地认识到了对父母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并不以之为负担,而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个机会。当然,还有做投资人带来的副产品,对世间万物的习惯性思考。
以上,滑坡处望自己可以亡羊补牢,坚持处最好坚持到老,立贴为据。
另。过去两年,见了两个人。一位是我高中时的前女友,一位是我小学的暗恋对象。一位是在老同学婚礼上的意外重逢,一位是蓄谋已久的单独约饭。一位在北京,一位在深圳。一位已订婚,一位未婚。一位十年未见,一位阔别十八年。果然久别重逢似酒,越陈越香。
相同的是我的局促和失落。愿尘归尘,土归土,凯撒的归凯撒,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青春的终结是可能性的终结,还是浪漫的终结?
2020年10月16日 夜宿深圳
-
峁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17 20: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