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的节日》
依然是精妙的人物刻画和牵动心绪的故事情节,能在虚构的渲染中体会现实的震撼以及在以历史为基础的构建中享受艺术的魅力,个人更喜欢《公羊的节日》略胜于《酒吧长谈》。本书以乌拉维娅久归故里为开头,在与阿徳利娜姑姑等人的谈话中穿插特鲁希略专制独裁时代的繁荣,阴谋,暗杀,陨落的历史。最后以乌拉维娅获得亲人理解其多年的杳无音信并不肯原谅父亲的原因并作告别为结尾。
对特鲁希略大篇幅全方位的刻画自然使之形象格外生动—一个自律铁腕玩弄权术的政治家。对待下属他也算知才善用,能用锐利的眼睛从乞丐中发现人才,也能把效力于他的部下割掉自尊,砍去正直,抹杀其理想希望使其倍受肉体折磨最后将他毁掉;女人对他而言是证明自己如同公羊一样性功能发达满足征服欲的物品。晚年的特鲁希略更是身披爬满虱子的外套,庸俗野蛮而可笑。其家族的混乱应该是加速特鲁希略时代的结束的影响因素之一。
另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色是出场较晚的傀儡总统华金.巴拉格尔。儒弱矮小的诗人法学家但又是一位审时度势头脑清醒的政治家,公羊死后与罗曼将军“精神仿佛依然被奴役”形成对比,总统先生在内心深处似乎从未像特鲁希略时代的其他人那样对元首视若神明,其敏锐的历史嗅觉将多米尼克百姓,将特鲁希略家族的思想感情把握得清晰明了。他信仰过特鲁希略吗,我觉得他从未信仰过谁,浅薄地认为,其所谓懦弱应该是对于其内心之热爱的一种外在表现。譬如令特鲁希略都为之动容的那篇文章更应当视之为他在文学语言表达上的自我欣赏。
策划暗杀公羊的众人是吞下时代苦果的典型牺牲品,他们就是那被慢慢砍去信念的荒原,以暗杀公羊为最终目标麻木地寻求摆脱精神上的桎梏。原以为几人的结局已是惨淡(我想即便是幸存的英贝特大约也是亦幸亦不幸),但读到最后三个年轻武警的因元首之子为制造犯人逃跑的假象而无辜牺牲时才觉得这个专制时代是真正落幕了。没有混乱与轰轰烈烈的死亡,只剩怜悯和悄无声息的湮没。
书中几乎所有人物的塑造都是一个个鲜明的矛盾体。人性本身与特定时代造就角色的戏剧性与悲剧性。
-
独酌江湖骗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19 09: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