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移星换斗(12)——背景时间跳跃十年的理由
这个十年标记,表面上跳过了1935-1945年这一段故事背景时间。我认为,明药有刻意掩饰它的理由。
我在【16】中提到过,故事舞台迁往新加坡,是背景时间的的真实事件标记导致的。1931年柳条湖事件爆发。太原篇结尾,少帅纪年第七年(1930年),农历六月蔡长亭之死。顾轻舟于次年,少帅纪年第八年(1931年)五月怀上开阊雀舫。按照怀孕三月后公布的习俗,阿霈最迟得知顾轻舟怀孕,是当年八月。那么,司家迁到新加坡就是1931年的八月。这样的安排,让故事完美的避开了当年九月初八的柳条湖事件。
十年标记跳跃的起点1935年也是一样。少帅纪年第十二年(1935年),司玉藻八岁。司玉藻生日在正月十四,同日徐歧贞发现怀孕(1627)。这时候徐歧贞大约是怀孕一个月左右。那么徐歧贞生长女颜桐,应在这一年农历九月前后。而颜桐满月(1628),应不迟于当年农历十月三十,公历11月25日。那么这一年农历冬月中,公历11月26日-12月25日这个时间段里,在背景时间上肯定发生了有官方声口的事件。按图索骥,1935年的11月28日,kr救国宣言发表。同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华夏不可评。
同样的问题当然出现在1945年。十年标记跳跃的终点就是这一年。1945年,WW2结束。日方战败,同时退出大陆和新加坡。1931-1945年这十四年,是华夏地区经历kr战争的时期。如果要仔细描写社会背景,无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当时各方的处境和态度。明药很容易触线,不如不写。到了1945年冬,背景时间上的局势相对稳定。背景时间到了这一节,明药专门提出来时间点,大大松了一口气(1698)。后文中,司家没有回到华夏地区。这和国军没有回归故土是符合的。另外,汉文有不评说当代的习俗。借古讽今就是极限了,指名道姓想都不要想。所以新加坡篇的番外后文,仍以新加坡为中心舞台,南洋地区为半径,再不涉及华夏战区一步。
我认为,写到这里,司玉藻的年龄和新加坡篇的年龄系统时间系统就很明确了。司玉藻的年龄,和以司玉藻年龄为锚点的所有人物的年龄,均以设定为准。我将这一部分记作少帅纪年。而背景时间顺承,我记下真实背景时间线的年份。人物角色年龄系统和背景时间分离,分别计算。这两者彼此互不影响,同时成立。
~~~~~~~~~~~~~~~~~~~~~~~~~~~
【16 各有千秋——少帅纪年与顾轻舟生日】 https://www.douban.com/note/763685455/
少帅纪年年表 https://www.douban.com/note/763685181/
新加坡篇与番外时间表 https://www.douban.com/note/769536212/
已发表部分索引目录 https://www.douban.com/note/758595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