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新年》文案.
《舌尖上的新年》是一部美食类纪录片,通过镜头与色彩设计、声音设计、音乐等方面来解说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舌尖新年,是一场集视觉与听觉的一场视听盛宴。
内容:里面讲述了各地具有特色的美食、具体做法,以及各地不同的新年习俗。虽说各地方、各民族的节日习俗不同、美食也不同,但中国人民亲如一家,他们都在做着相同的事情:为过去的一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以热情饱满的身心状态,带着对生活的美好期盼,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这个时候,全中国所有为家人、为生活在异地打拼奋斗的人能回家的都要回家,和亲人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因工作不能回家的人,也会给家里打上一个电话向家里人问候,给家人送去关心,对家人说声新年快乐。
新年,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对于异乡的人来讲,也是个充满乡愁的日子。每个人对新年都有着独特的家乡记忆、无论是年夜饭,还是节日习俗。
因为那是家的温度、家的味道。
其中的年货制作也是非常棒的,各地各家都预备最好的食材、用繁杂的工艺和耐心制作出一道道的美食:麦芽糖、萝卜酿、松皮扣肉、盆菜……从中体现出人们对生活本身的讲究和用心。



人们还给一些美食赋予一些吉祥美好的寓意,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潮汕和闽南沿海年夜饭里必不可少的蚶壳钱,蚶壳钱堆满桌,有着旺财的吉兆;广泛分布于中国南北地区的发糕,里面有个“发”字,寓意着来年发,比较吉利,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佳品;广东鹤山的大糍,是当地逢年过节必备的美食,直径30㎝的圆圆的大糍寓意着团团圆圆、恭喜发财、合家欢庆……



另外里面还有一代一代的传承在里面,比如:做菜的工艺、过年的节日习俗、会在一年一度的新年节日里潜移默化地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的心里留下或深或浅烙印。这烙印是儿时的氛围,是家乡的味道,是家国的情怀……
虽然各地各民族的文化习俗不一样,但是中国人民亲如一家,有着同样的文化认同;同样地对新的一年、对未来的生活有着美好的愿望与追求;同样会用心地去认真、热情地生活。
制作:
拍摄:这部纪录片运用了大量的特写与慢镜头、对色彩、光线和角度精心的设计,从而自然地拍出食物的美味。





声音:在录音室里运用拟音,通过对一些声音的细节精心地处理,使得声音干净没有杂音。通过对不同的声音细节大小的控制,对声音进行美化。比如:水开的声音、食物粘稠的声音、搅拌食物的声音……通过对这些不同声音细节的精心处理和美化从而刺激到观众的听觉,在加上一些镜头的处理,从而引起观众的嗅觉: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食物香味。使得这个纪录片特别地好看。
音乐:另外配乐也是这部美食纪录片的一部分。在这部纪录片里,轻巧、欢快、喜庆的音乐是主调,很符合纪录片的主题:美妙轻快的音乐体现出妇女们做年饭的手巧;轻快的弦乐体现出新年的喜悦。
解说词也写得很好,解说员的声音也很好听,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

拍的过程也不好拍,因为要需要赞助商、选择合适的拍摄场地、需要各种专业人士的参与、要到各地去寻找探访各地区地方的具有特色的标志性年货美食、也需要当地一些政府机构和人民的支持等等……另外还有纪录片里各地菜品出现的先后顺序和方式也是需要构思和编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