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如果有我有几个我
爱情寿命变短,现代人用消费来逃避爱情,
自我扩展:物融入自我,自我融入物,
拥有的整体意义一方面在于触动心灵的特定感觉和脉动,
另一方面,我的范围也得以扩展,超越这些客体的外在,进入他们的内在,
我周遭的对象都是我的存在的一部分,
衣服,汽车,借由这些东西,我有了一个形象,一个在我和其他人目光里的自我形象,
家具不仅勾勒了空间,也勾勒了我自己,
我品味表现于外的符号表现我的身份认同,
我的感觉超越其直接的界限,扩大到它只能间接接触的客体,
获取比拥有更重要,拥有跟获取相比显得无趣(心理适应,习惯化)
猎人的武器是自我延展至物的雏形,
无节制的消费是生活焦虑或安逸的表象,
一辆保时捷五年后还是保时捷(折旧的),而伴侣朋友却未必。。。。。。。。
曾经,在闪耀着无数星辰的宇宙一隅,有一颗星球上一群聪明的动物发明了认知,
那是世界时间中最傲慢/最虚假的一分钟,但是也只是一分钟,
经过大自然的几次呼吸之后,这群动物便消亡了,
过去历劫以来,不存在知性,当知性消失以后,也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也许会有人写诗哀叹人类知性的短暂。
但是无法描绘出知性的可悲/模糊/短暂/无意义和无所谓,
知性的使命从不曾逾越人类的生活,
知性属于人类,只有它的拥有者,发明者才会重视它,视它为轴心(禀赋效应,敝帚自珍)
因为,假如蚊子也有认知的话,一定也会认为宇宙中心就在自己体内。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