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化、租值耗散
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这一概念最早是用来研究爪哇的水稻农业。在殖民地时代和后殖民地时代的爪哇,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不断增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劳动投入,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但实际上,当地农业生产长期原地不动,只是不断地重复简单再生产,不能提高单位人均产值。
根据简单的经济学常识就知道,劳动的超密集投入,不会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而会导致单位劳动边际报酬的递减的现象。
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在其著作《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一书中,用“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再后来,黄宗智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把内卷化这一概念用于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研究,他把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获得总产量增长的方式,即边际效益递减的方式,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即“内卷化”。
最后,这个词流行起来,被用在公司内部,形容虽然很辛苦的工作,但并未带来职位、收入、甚至技能上的提升。大家把时间耗在精美的PPT、办公室政治,甚至摸鱼假装加班。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内卷化的本质,其实由两个更基础的概念构成,一是激励相容,二是租值耗散。
激励相容,是指一种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简单的说,程序员、产品经理努力工作,升职加薪拿期权。反过来说,如今才进公司的程序员,永远无法拿到很大的股权了,更重要的是,举目四望,再无这样的公司了。
租值耗散的概念源于1974年,约拉•巴泽尔在《按等候分配的理论》中指出,当一个资源不能以价格来实现分配,其他机制就会取而代之,比如,排队等候就是其中一种替代机制。不过,排队花费了时间,但却不创造价值。
那么,在一个电梯停顿的时候,一方面,缺乏“职场空间”“财富”来报酬“奋斗”,于是,激励相容不再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发展减缓,剩下的那点“职场空间”“财富”也缺乏“业绩、成果”来作为分配标准——这就相当于价格机制失效,那么,必然出现“耗散”,变为无效加班、办公室政治、精美而无用的PPT。
简而言之,内卷化是当财富红利消失,空间急剧收缩,同时,激励相容无法维持,但人群的预期却不是这样,仍惯性式的竞争,于是,为了本该佛系就得到的哪一点点利益,拼命内耗。
静水流深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人为什么会恐惧自由? (1人喜欢)
- 瑞·达利欧:《国家如何破产》 (8人喜欢)
- 中国人为什么很难理解“自由”?
- 保罗·罗默: 为什么说互联网比书籍更重要?
- 素书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