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读研那些事儿

文:张利东 公众号:DongTalks
1. 引子
去年11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香港读研的相关信息。之前是从来没有想过出国的,寻思过考个国内的研究生读。但离开学校已经十来年了,没有把握一次就能考上心仪的学校和专业;万一需要再准备一年,加上读研两年,就是四年的时间,颇有点耗不起,就一直拖着没行动。知道香港可以直接申请然后入学,而且只需要一年就可以读完后,马上就开始准备了。到现在已经读完了1/3,回想一下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不用说香港属于中国,去那里读书不是留学之类。国家教育部官网了解一下。
2. 求学
香港的研究生分两类,授课型和研究型,可以类比成国内的专硕和学硕。地方虽小,教育水平却很高。六大高校排名最末的香港浸会大学,在2020年QS高校排名中排名261,介于排名257的武汉大学和265的同济大学之间。不过这个排名也就是参考一下,个人感觉浸会大学还是比不上同济,而武汉大学居然在同济大学之前,嗯嗯,确定不是猴子在逗比?不过至少能说明都算985、211之类。前三大更牛,香港大学排名25,仅次于排名22的北大;排名32的香港科技大学紧随其后,然后是排名40的复旦大学,排名46的香港中文大学。所以说,能上六大高校任何一个,都挺值的。
除了高校排名,留学本身也是挺值得一件事情。最起码,全英授硕士难度的专业课,不拼命是真搞不定。尤其东哥的专业,跨行过来的挺多,刚开学那段时间,同学们的朋友圈到处都是类似的感叹

两个月下来,哀叹的基本没有了。虽然也吐槽作业难,但基本上都可以搞定了。经历过了就会知道,天下之大好像没什么地方不可以去了。虽然难免狂妄,但这种自信的感觉还是挺好的。
还有,就是出国真正生活一段时间,也是一种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以前的生活只有一种声音,现在却有各种不同的观点,这会让你的世界观受到很大的冲击,进而反思一些自己一向以为是铁律的东西。我曾经和位美国来的美女在星巴克侃了一下午,详细的探讨了中美之间的各种典型差异,彼此都觉得获益匪浅。比如她告诉我,在美国基本上每个年轻人都吸大麻,惊了我个目瞪口呆。我问她大麻在美国是违法的啊,她说是啊所以我们才要吸啊。我和她说哥也吸过,她也惊了个目瞪口呆,问我中国人不都很守法么?我说是啊,所以我是在阿姆斯特丹吸的。大笑之下,俩人都对一些 ** 事情有了新的认识。
同前,别犟香港属于中国,去香港不属于出国之类的话。这样表述方便……
玩乐之外,还是课业第一。一年制的硕士好处是耗时少,代价就是不拼命真学不下来。课业密度高,难度也大,至少对一个离开校园十几年的中年老男人来说如此。赴港两个月,一共休息过半个下午。真心地累,但也真心地爱死那会儿的自己了。
3. 思考
有些朋友不能理解我活的好好的干嘛想不开跑香港去遭罪。我说一价值是主观的,你觉得老婆孩子热炕头好那就那样生活,我觉得不满足就折腾,咱这叫各得其所;二是人到中年就会越来越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暗恋了数学这么多年,为啥不去追求下呢?失败了无非是一年的时间,没试过却是一生的遗憾。
致爱裙下死,做鬼也风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