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联系和被动回应的区别原来那么大
以前不懂事,寂寞了就喜欢找人聊天。我总是满腔热情地主动给人发消息,然后营造出许多人同时在线和我聊天的假象,仿佛我真的有许多能够促膝长谈的朋友似的。那时候人头脑发热,在兴头上,丝毫没察觉出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被动回应。就好比有人给你发了微信消息,只要不是深恶痛绝的仇人或是压根不认识的陌生人,你多多少少都会搭理两句。可这并不代表人家真的想和你聊天,更加不意味着你就有许多抓起来就能天南地北侃侃而谈的好友。大多数人,真的只是出于礼貌罢了。不信你试试,你不再主动联系他们,他们也绝对不会主动来找你。
我也是最近才领悟出这个道理,谁主动,谁不主动,非常有讲究。那些主动找你的人,除了出于工作的目的,剩下的,就好好珍惜吧。他们真的是愿意和你聊天,愿意和你分享生活的点滴,才会主动问候你。而那些从来不会主动找你的人,顶多算是人脉,绝不可能是朋友。
可惜我明白的太晚了,当初闹了许多笑话,自欺欺人。更可笑的是,我还会自作多情地把内心深处的秘密全部分享出来,潜意识里觉得人家一定愿意听,甚至理所当然要给我安慰一般。但实际上,这又是我想多了,在恬不知耻地给自己打脸。那些我诚心诚意抖落出来的秘密,多半都变成了人家茶余饭后的笑谈。那些我感时伤怀的情绪,也全部沦为风骚岁月里的祭品。这世上怎么会有我这么天真的人呢?简直傻得可怜。
敞开心扉这件事,我本来毫不设防,对谁都能坦诚相告。现在我发现,没有防备心,也没有界限感,不一定对别人造成困扰,因为人家可能眼里根本没有你,但一定会对自己造成伤害,还很有可能万劫不复。所以,三缄其口,沉默是金,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不会再主动那些从来不主动找我的人了,除非为了公事。私生活里,要好好排除掉所有不关心,不在意我的人。哪怕减法除法做完之后,发现整个朋友圈只剩下光溜溜的自己,也不要灰心,不要绝望。独善其身,总好过同流合污。孤芳不自赏,却也不要沦为他人脚底的尘埃。作践自己,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