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哲-张志伟老师 第一和第二讲
第一讲 哲学的痛苦
错误看法:哲学是科学
哲学的问题、理论、学说几乎都还处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处境之中
一门科学知识具备的最基本的特征:普遍性和必然性
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
哲学:这些工具和手段服务于什么样的理想、价值取向
人生识字糊涂始
世界上有很多道理,道理和道理之间相互冲突
每个哲学家都会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推到极致
哲学:逻辑、论证方式,大前提可能会出错
宗教:靠神迹、启示、信仰,关注超自然世界,依靠信仰,面对“终极关怀”问题,人从何而来
科学:研究自然,诉诸于理性,把握性质规律
亚当和夏娃吃善恶之果:吃了之后就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意识到自己会死
人有了智慧就承担起对生死的恐惧
绝对 相对 永恒 暂时 有限 无限
人生的悖论,向往永生的人终有一死
希腊人哲学思维特点:1.偏爱非个人性的、带有普遍性的东西(追求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2.试图给事物的存在找出合理的原因。
拯救现象
抽象思维,把事物的属性和事物本身分离开去研究
第二讲 哲学的诞生
希腊 公元前6世纪-6世纪
罗马帝国,环地中海大帝国
伯利克里 民主制度 成年自由民男子-公民 非常短暂 战败后很快并入马其顿帝国
1. 人们开始关注终极关怀问题
2. 人们有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 (哲学需要有闲暇-亚里士多德)
3. 必须有思想的自由的条件
人类最早以神话的方式给出对世界的说明
宙斯 解决争执 称一称灵魂
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 遇到了斯芬克斯 自杀 宿命论
不满足于宿命论,试图用规律去解释自然,产生了最初的哲学

泰勒斯 1.大地浮在水上 2.宇宙充满了灵魂
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源 比喻和象征 宇宙是一团活火(非实体性),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一切皆流 无物常驻

Logos每个人都有,但大家醒着就像睡着了一样
早期自然哲学局限性:无自然科学支持;站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
毕达哥拉斯学派
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
有确定性的东西作为万事的基础
抽象性和普遍性更大
只体现量,不体现质
巴门尼德:

此处非存在不是无 表示既存在又不存在 变化
重要概念、核心概念:being 存在 (西方语言的必然性)存在的前提
英语里面的系词结构 s是p,我们语言来描述自然,自然中所不变的东西,对应语言,唯独系词“是”不变,先要是,才有了what
古人,认识者和对象还没有完全分开
中文里的“存在”,有太强的空间性
形而上学的同义语,本体论ontologia(存在论),研究being的
e.g.桌子来自什么?决定一张桌子被叫做桌子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