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是如何错过改变命运机会的?
好久不见,不知道大家在这两个月过的怎么样?
最近直播的时候,有人问我:“怎么才能让自己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起来?”
如果好起来不好说,但是有3个误区规避了,会有效提高物质生活水平。
第一个误区:对支出的认知误区。之前分享过,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的钱分成3份。一个储蓄账户、一个日常基础生活账户、一个欲望账户。这里面有个大家容易踩的坑,就是欲望账户的内容。就拿我来说,书其实不能吃、不能喝,是个非日常基础开支,但是我离开书就不能过日子。所以买书钱,并不是”欲望“账户里的,而是日常基础生活账户里的支出。你可以看看你是不是也评估错了,也有这个误区。
第二个误区:消费误区。如果你要买一个书柜,买个新的板材的1000元,买个二手的实木的也1000元。用了3年,当你要搬家的时候,板材的只能扔掉。而二手实木的还能卖1000元。也就是说买一个东西的时候,不光要考虑它的消费价值,还要考虑它的保值、增值空间。比如汽车,就跟板材书柜一样,实际上是个消费品。
第三个误区:风险误区。还有一个隐藏误区是风险误区。可能我人到中年,我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暴露出这个误区,使自己陷入困境。比如医保,平时大家会觉得每月扣钱,没什么用。但当我们出现小概率的不舒服,那就有用处了。不要看到这条就去追逐商业保险。反面教材来了。还有个风险是对自己收入风险的错误估计。有的人给自己买个高额保险,工作一旦出现变动,挣不了那么多了。续保的钱都没有。我们要有基础的医保保障,但是也要符合自己的财务现状,合理规划。
如果你对这方面知识有兴趣,不妨读一下《与财富同行:金李财富管理通识课》,我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它很基础,适合想理财的初级小白。还有一个亮点是书里提出了:“究竟该如何正确地运用资产,让生活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并且明确提出了“ 有钱不等于富有”,这也是我想告诉大家的,一定要做钱的主人,而不是钱的奴隶。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就会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就会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就会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就会跟着改变。”
我一直强调,脱离赚钱能力谈理财,是个伪命题。理财必然离不开,赚钱能力、财富增值规划、消费节流这3个部分。那么谈到赚钱能力,也就是工作,除了提高工作能力,职业规划也格外重要。职场书也就包括了提高工作技能的书籍和职业规划书籍。这里面容易忽略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探讨工作是否“适配”的书籍。工作和业余生活的平衡直接影响生活质量,这是我们必须要深度思考的。
适配这个词,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是我看一本探讨生活和工作书籍时学到的。
《适配:领英推荐的快乐工作法》

《适配》里不光讲了各种评估方法和案例,还罗列了检查工作是否适配的几大要点。
1.工作意义适配——感到工作被重视、有价值。
2.职位适配——工作职责与你的才能一致并为你提供成长机会。
3.文化适配——价值观和信念与雇主的经营理念吻合。
4.人际关系适配——喜欢并尊重同事,在工作上得到支持与信任。
5.生活方式适配——雇主的制度与做法支持你工作以外的生活。
6.财务适配——报酬合理,工资、奖金、福利、津贴、补贴等符合你的需求。
对于工作不适配的情况,作者莫·卡里克(Moe Carrick)也给出了不少解决方案。
如果你担心选择适配的工作,没有发展,不妨看看职业规划的书,看看自己在不同阶段该如何选择。《职业通道:人生规划与事业进阶指南》

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职业通道是努力时的选择,也是有选择的努力。我推荐《职业通道》不光是因为里面有适合不同阶段的职业规划讲解。还因为我是女性,里面有关于女性职场建议,我推荐这本书,不光想让更多女性在职场找到方向,更希望更多男同事们理解自己的妻子、女儿在职场的不容易。
说了职业规划,那就少不了说工作方法了。如果到了一年的第4季度,你开始焦虑,那我《工作不焦虑:打造积极正向的高绩效团队》

作者心理学家德里克·罗杰提出了“压力+纠结=焦虑”的公式,帮我们认清焦虑的本质,并提出了“唤醒、专注、超然与释放”四步解决方案,手把手指导我们构建韧性思维,帮助我们不断调整自己,进而使我们在多变、不安、复杂、模糊的新环境中脱颖而出。
我们了解了焦虑的原理,解决方案中的思维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改变,不是书里说了,我们就能改变的,还需要方法。分解方法后,我们来看思维方式的书和方法的书。
很多人看《创造性思维: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论教育》单纯的觉得是论教育的,觉得没孩子又不当老师,看这个干嘛?!错过这本书,那你真是错过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给你们看看我在里面收益的章节摘录:
“目标在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学习某一个领域的知识的关键(很重要,但易被忽略)是:将目标内化。”
“人不仅需要学习怎样成功,也需要学习在失败时应该做什么。因为每次挫折都能成为心智向新阶段发展提供机会。”
“老师不仅需要传授该领域知识的原理和学习技巧,也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目标体系——该领域的知识试图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中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
就这三个部分,从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个人知识体系构建3个角度,马上让你思考的宽度、高度不一样了。
如果你觉得没时间看这些书,那再给你推荐一下会让你时间多起来的书。
《净化你的时间: 每天多出2小时》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他不只说时间管理,他还明确提出:“时间管理只是一种工具,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生价值人生理念的一种体现,如果内核没有升值,工具永远只是工具,不会带来太大实质性的改变。”他从我们的价值观上反省时间管理,这跟我的想法相同,我们没办法管理时间,无论如何时间都会流逝,我们都会死,没有其他可能。我们只能管理自己,这也是我常说的我们可以浪费时间,不能浪费生活。我们不能逆转时间,却能选择在有限时间里做什么。
最后再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工作的心得,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不光会管理我的工作内容,还会引导其他人,作为一个部门普通员工,我能让自己提高工作效率,全靠同事们帮忙。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向上管理(引导上司)、横向管理(与同事协作)。如果你不擅长这些,可以看看《 不懂人心,你怎么带团队: 新时代绩效倍增的82个法则 》

我其实一开始没注意过这本书,是我的朋友职场达人赵沛萱跟我分享了她的读书笔记:
1、管理自己情绪: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哪怕是在成为团队挡箭牌的时候。2、管理评价标准:用不同的表扬方式让团队不同角色的成员都接收到你合理评价。3、管理工作尺度:不要事无巨细的做指示,给予团队合适的指导而不是越俎代庖。4、管理自我角色:你不是独大的一支,而是优秀的一个侧面。你需要以互补的心态为自己配置个性差异的多样性人才,建立信任。5、管理表达风格: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正负向情绪。6、管理胸怀格局:勇于培养能替代自己的人,是更进一步的先决条件。
我突然发现里面有不少我不明白的地方,于是我就看了这本书,用了里面的小方法以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之前的想法狭隘了。当我站的更高,用更豁达的视角工作时,效率会明显提高。
有一个典故“君子不器”。君子心怀天下,不要像器物那样,把自己限制在某一方面。不拘泥于表象,更应该探寻思考事物背后更深层次的本质。我们读书、见人、历事、行路都不妨多交流、细想想。
智慧向低处流,你的常识可能是别人的知识,平时多分享、听别人分享的时候不讽刺。会交到不少朋友。前几天出来参加个行业的会,跟同行聊天的时候,说到国产轻型纸和进口轻型纸。分享了一下,竟然有好几个前辈加了我的微信。读稻盛和夫(就是那个创建2家世界500强企业,挽救了要破产的日航)的经营之圣,讲“利他”之心,觉得真是对,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随手帮了别人,却没想到自己现在帮的人,会成为自己日后的贵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觉得那句:“当你对知识和视野的拓展失去了好奇心,那你就真的老了。”有道理。生活的乐趣不就是在这些新的知识和视野带给我们的希望中吗?不要错过任何一本能带给你新的知识和视野的书,错过一本能让你改变思维方式的书,那你真是错过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
读书受用一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4-04 01:45:41
-
152****8656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9-14 08:41:31
-
Anteat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2-23 21:40:05
-
T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1-07 15:07:18
-
糖果妈妈爱孩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22 09:47:31
-
碧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22 08:29:22
-
左手1984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22 01:43:13
-
小步舞曲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22 01:03:21
-
飞天少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21 23:46:12
-
Albumi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21 23:32:38
-
暗妃波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21 22:30:50
-
开心的孔布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21 22:27:24
-
relax国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21 22:16:34
-
贰宏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21 22:01:21
-
蹦着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21 21: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