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通鉴》第187-188卷 打破隋末鼎立之势的洛阳之战
王世充打败李密之后,把瓦岗军的大部分地盘和人才收编,河南腹地尽数收入囊中,包括秦叔宝、程知节等大将也为其所用,加上占据着天下之中的东都洛阳,城坚兵利,打败李密之后的王世充,气势异常的强大,这个时候王世充摘下面具,推下皇泰主自立为帝,所以没什么奇怪的。
这个时候的天下虽然群雄割据,主要的力量是形成鼎立之势的三个:关中的李唐,河南的王世充,再就是河北的窦建德。天下的未来,最后花落谁家,此时还很难说。
刘彬说建德曰;"天下大乱,唐得关西,郑得河南,夏得河北,共成鼎足之势。今唐举兵临郑,自秋涉冬,唐兵日增,郑地日蹙,唐强郑弱,势必不支。郑亡,则夏不能独立矣。不如解仇除忿,发兵救之,夏击其外,郑攻其内,破唐必矣。唐师既退,徐观其变,若郑可取则取之,并二国之兵,乘唐师之老,天下可取也。"建德从之,遣使诣世充,许以赴援。又遣其礼部侍郎李大师等诣唐,请罢洛阳之兵,秦王世民留之,不答。

窦建德采取的策略,既联系王世充,也联系李唐,希望同双方结盟,意思有点像是要“劝架”,同时带领大军奔赴洛阳,其意思就是要趟浑水,或者意思就是想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想要得到双方惨斗之后的好处。如果按照窦建德的想法,如果李唐败了,自己卖给了王世充好处,如果王世充败了,自己就可以乘机占领河南的一大部分地盘。
只可惜如此精明的算盘,哪能逃过李世民的法眼。李世民做好了应对措施,对于洛阳的王世充、来助战的窦建德心知肚明,李世民知道“小人同而不和”,王世充与窦建德本来就有局部冲突,暂时的凑合在一起,只是貌合神离罢了。李世民以其高超的指挥能力,居然在洛阳先后击溃窦建德和王世充,在这一场中原大战之中,一举消灭了两个强敌,定了天下,简直惊为天人。

不远万里来到河南的窦建德被活捉,并处死,固守洛阳难以为继的王世充以活口为条件献城投降,但是也最终也没能逃过李唐的政治把戏,被地方官员杀死,让对政治上成王败寇决定生死抱有幻想的人,彻底认清了事实。
所谓的政治,就是你死我活,没有可能逃过宿命的可能。识相的人都学窦融,比如北平的罗艺(罗毅)、猛将罗世信(罗士信)、江南杜伏威,赶紧投诚李唐了。
此时的李唐,已西平薛仁贵,东平王世充、窦建德,北平刘武周、宋金刚,南平萧铣,天下初定,地盘异常广大。不仅地盘广大,还是人才济济:武将李世勣、秦叔宝、程知节、罗世信、李艺等等且不论,文臣也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等人,在有着这么多人才的时候,之前献策太原起兵的刘文静被李渊杀了。
刘文静曾经建议太原起兵、联合突厥、收服屈突通,可谓有功劳莫大,只不过李渊这个人好宠幸其猪朋狗友裴寂,就算裴寂功劳平平还吃败仗也要宠幸,而对于刘文静这种重要的谋士却不怎么赏识,李渊如此任人唯亲怎么就得天下,实在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 本文版权归 allanscy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