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读书笔记
从一个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求职者视角出发阅读本书~
书名:《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加里·德斯勒【美】
出版信息:第六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书籍及作者简介:加里·德斯勒的《人力资源管理》一书最早出版于1978年,自出版以来,便受到美国及国际管理界的关注。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加里·德斯勒将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思考贯穿于本书之中,加上经典案例的援引,让本书既具备较强的理论价值,又具有灵活的应用价值。
阅读本书时,我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即将要从象牙塔中步入职场。该书不仅让我系统了解人力资源的价值、各个模块的原理及实操,也为我梳理自己的实践经验、准备面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围绕本书的几个问题是:什么是人力资源?为什么要有人力资源?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接下来,本文也将从这几个核心问题出发,总结书中内容并提出一些个人看法。由于“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不同的模块,而本人经验有限,因此仅聚焦于其中的招聘与配置、薪酬福利两个模块,本文首先分享招聘与配置模块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一下什么是人力资源。在引出这个话题的时候,作者先从对管理过程的探讨出发。管理者的5种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也就是说人力资源/人事是一种基本的管理职能。明确这一点后,作者再解释人事这个管理职能下具体对应哪些内容:
确定什么样的人能被录用;招募雇员;挑选雇员;确定工作绩效标准;给雇员支付报酬;进行工作绩效评价;向雇员提供建议;对雇员实施培训和技能开发。
那么人力资源是否有必要作为一个岗位而存在?能否将人力资源的工作职能直接交由管理者去实施?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的独特价值在于什么?关于这一系列问题,我想第一是要理清楚人力资源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前面提到的管理者的基本职能,两者在职能上无疑有着交叉的地方。公司或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承担人力资源所涉及的系列职责,但他们没有精力去承担人力资源的全部职责。第二是要明确人在企业中对作用,人(即劳动力)是公司/企业中最重要的资产,用作者的原话来说就是“真正构成生产瓶颈的是劳动力以及公司在招募及留住优秀劳动力方面的无能“。人力资源包括人才的选、用、孕、留,管理者无法顾及以上的方方面面,因而企业中便有了人力资源管理。
结合自身在招聘渠道方面的实习经验,及对于招聘模块的偏爱,以下文字将先从招聘与配置模块出发来总结与分享。
招聘与配置
对于该部分,作者是从两种视角来撰文的。一种视角是企业招聘人员的视角 ,另外一种视角是应聘者的视角。尽管本书对于招聘渠道的介绍早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但其中关于招募筛选金字塔的分析、招募人员的重要性在人力资源招聘中依旧有着重要体现。同时,作者也认为制定行为规范对于招聘合适的候选人非常重要,招聘中考察的行为规范有4种基本类型:智力能力、动机、优缺点、知识和经验。招募人员可以事先制定并在实际中运用面试计划,将求职者与工作相匹配。
主试者首先寻找的是干脆清晰的回答:回答是否简洁,回答问题时是否充分合作,是否对有关问题表达个人观点,是否围绕主题。
根据主试者注重的部分,应聘者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做到在面试中胜人一筹,我则按照重要程度和难度对这些措施做一个归类。

从重要度维度来说,前三个无疑是最重要的,很多面试失败的案例就来自于对自身的不了解、对企业的不了解,缺乏对自身和企业任意一者的深入了解便会导致主试者认为你与岗位不匹配。从难度维度来说,“确定主试者想要招募什么样的人”及“将自己与主试者的需要联系起来”是最难的两件事情,这需要丰富的经验、较强的敏锐力和洞察力。在信息比较发达的今天,“了解雇主、工作及进行招募的人”还是相对容易的,“先思考后回答”和“非言语行为(眼神接触)”则还与一个人的性格因素有关,较为内向和害羞的应聘者处理这个问题存在着天然劣势。最后,“仪表和热情”及“第一印象“一般只需要多加注意就能够做得中等偏上了。
以上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