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老建筑
查看话题 >绝壁秋容盛,荒坛冷气清——故梦山西
两个月走过不少地方,细细想时,幻灯片一般的景色变幻中,唯有古晋大地的山川夕阳古寺钟声雄壮屋檐宽阔回廊让我在梦中还时时留恋。好像和这些千年古寺古塔并不是头一次相识,他们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等待了千年。等我回来,再见仍是秋凉深山落日满,荒野古寺回钟晚。
山西美到什么程度呢?旅行回来,一个月迟迟没有动笔,因为任何轻漫的和经不起时间推敲的文字,都是对千年古寺、万里苍山的亵渎。五台山的清凉佛国世界,大同古城夕阳和塞外牛羊,太原的晋水流觞古木参天,不同于当代商业审美的静谧苍凉显的分外孤独,每块砖瓦每颗草木都透着千年未变的真诚质朴,固执地在山那边守候着。难怪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战火临城时,仍旧一次次地往来于北平与山西之间,在古晋大地无语的荒山与村落,将蒙尘的中华瑰宝一一捡拾擦拭,使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大殿,释迦塔的鸽哨钟声,华严寺的辽代雕塑重回众星捧月。
忻州机场落地,第一站便是南禅寺。这座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依旧秀丽古朴。正殿面阔三间,壮丽的斗拱微微翘起,既能撑起雄壮的大殿,又能让阳光洒进来,俊秀的斗拱使整座建筑显得抑扬得当收放自如,也因此有了个性与灵魂。单檐歇山红墙灰瓦仍是一千二百年前的旧时模样,在东冶镇外八公里不起眼的一间小院里,沐浴在北国的金色光辉里静静等待着每日为数不多的行客。千年的姻缘,隐没在殿内的一根大平梁上面,仔细寻找,可见淡淡墨迹:“因旧名(时)大唐建中三年(782年)……重建殿法显等谨志”。

和建筑本身一样,同样成为国宝的,还有大殿中的十七尊唐代彩塑。释迦牟尼佛端坐中央,舟形背光大气华丽,阿难迦叶,骑师文殊和骑象普贤,胁侍菩萨与金刚力士依次立于佛祖身旁。关于这些佛坛上动静结合、栩栩如生的唐代彩塑,还有个惊心动魄的故事。1999年冬日的夜晚,几名强盗闯入了大殿,践踏着庄严的佛坛,抢走了释迦摩尼胸中所藏的佛宝和两尊美丽的供养菩萨。至今这些被盗去的国宝仍无踪迹,佛坛两端的护法神面如重枣、怒目圆睁,永远地记住了这些盗窃者猖獗的样貌,在因果轮回中写下了恶有恶报。

那日下午,除却零星工作人员,只有我们和另外一对年轻情侣漫步在南禅寺院内,进进出出舍不得离开,似乎想要在片刻之间续上千年的缘分。工作人员在正殿旁的东跨院种满了鲜花,养了两只刚满两月的黑面小狗,两只长相几乎一模一样,颇像镇塔的神兽,只是哥哥凶极了,冲在前面保护内向的弟弟。
由于要赶去佛光寺,只得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座地处偏僻,暗藏明珠的小院子。
去佛光寺的路上,在司机张师傅的建议下,我们还顺道参观了被称作五峰咽喉的尊胜寺,其名取自北宋天圣年间所刻的《尊胜陀罗尼经》经幢。民国年间,又立一经幢于宋刻经幢旁,形制与宋经幢一致,雕刻精细,刀法娴熟,字迹工整,亦是民国少有的石刻精美。


下一站,便是佛光寺。
拿什么来书写见到佛光寺的幸运与震撼呢?这是屡见于各类史书记载的五台名刹,它打破了日本学者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前代木结构建筑的断言;敦煌61窟《五台山图》绘有大佛光寺的身影,它逃过了会昌法难,见证了千年变迁,它古朴却不见颓败,沧桑又满含生机。一座如此雄伟恢宏的木结构建筑,得以留存千年,实为我辈之幸。

当然,这要感谢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位先生。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受敦煌壁画《五台山图》所启发,从北京乘火车到太原,然后转乘汽车到五台县东冶镇,再搭骡车抵达县城。他们一路避开香火极盛的寺刹,选择台外偏僻冷清的小庙,终于找到了寂静深山之中的佛光寺,佛光寺技艺高超世间难见的唐代建筑、雕塑和壁画也震撼了世人。
也感谢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位先生,他们的古建筑之旅正被无数人追寻缅怀,重走梁林路的怀古文旅主题旅游线路每天都有不少开团,少则几位,多则几十人的旅游团,一下飞机或一出高铁站就有专车接送,当年骡铃玎珰、颠簸曲折、不知前路何去的荒山古道不复踪影,更无需在战火纷飞前踏遍十五省二百多个县,每团还配有导游、陪玩人员甚至专业讲师,深山古寺,台山大川,农家滋味全不会错过,一趟文旅,朋友圈点赞轻松上百。
佛光寺在五代时期已是五台名刹,闻名海内外,但随着唐代的一次大地震,诺大的佛光寺轰然倒塌,僧人四散,只留下满地瓦砾土堆。公元857年,唐大中十一年,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佛光寺。现存东大殿及殿内彩塑、壁画等,即是这次重建后的遗物,而出资人女弟子宁公遇的身影,也藏在了雕塑群角落,成为了一尊静默虔诚的供养菩萨,伫立千年。直到1937年,林徽因走到了她身前。也许是前世的缘份,或是冥冥中的指引,两位相隔一千二百年的传奇女子,在对视的片刻便产生了许多遐思,如果两人当时能互相交流,也许对话便是,“这位姐妹如此面善,好像在哪里见过。”那些埋藏在岁月里的无法言说的因缘际会,在这一刻揭开了命运神秘的面纱,露出了掩藏久远的温暖慈悲面容。房梁和经幢上的年号与宁公遇的名字让林徽因确认,这尊沉静低调的供养菩萨,便是寺庙的出资者,女弟子宁公遇本人。

如今,世人追寻着梁思成林徽因的足迹,而梁思成林徽因,也曾追寻过不为人所知的女弟子宁公遇的行迹。

“佛光真容禅寺”坐落于陡峭台阶之上,飞檐高耸,斗拱展翅欲飞,红色的殿墙威壮阔。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内置佛坛,塑有三世佛、文殊普贤、胁侍菩萨、胡跪供养菩萨及力士雕像。殿内的拱眼壁和明间的佛座背后保存有零星的22幅唐代壁画,佛坛后罗汉雕塑和四墙壁画则为明代重塑。

拱眼壁是两个柱头斗拱之间的空档,壁长450厘米,高66厘米。壁画的分为三组,中间的一组是说法图,主像是佛陀在说法,两侧为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左右两组壁画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为主,菩萨身旁绘有胁侍菩萨和天王、飞天等簇拥,作赴会行进的情状。壁画的各端各绘有供养人,北边的一组是僧人装,南边的一组是俗人装。此壁画尺幅不大,但人物众多、栩栩如生,设色与技法与敦煌唐代壁画相符,壁画有“焦墨淡彩”的唐画之风,脸与胡须的画法朴拙流畅,衣纹飘逸细腻,有“吴带当风”的笔意。


佛光寺大殿的建造年代晚于南禅寺大殿,但规模结构皆大于南禅寺,重修的改动也比较小,因此被誉为唐代建筑的活化石,还被梁思成先生誉为“中国建筑第一瑰宝”,香港仿唐代寺庙志莲净苑里的大雄宝殿,便以佛光寺大殿为蓝本,喜欢古建筑的朋友,有机会也可以去香港这座大号唐代建筑模型去看看。
我们在佛光寺大殿的高台上呆到落日余晖散尽,工作人员关上了吱呀作响的大殿木门,一路吆喝着将我们赶了下去,又看着他们缓缓关上了寺院大门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这次行程真是奇妙,每天都见证着古寺关门的时刻,看着千年木门缓缓关上,闭上眼睛,佛殿内的那些佛像一下子活了过来,只有在没有人的时候,木雕群像和璀璨壁画才真的是佛国天宫,光芒万丈。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的大型佛教建筑群,除了台外的唐代建筑佛光寺、南禅寺,和民国建筑尊胜寺,五台山还有宋代建筑洪福寺,金代建筑延庆寺,元代建筑三圣寺、广济寺,明代建筑殊像寺,显通寺等,清代建筑菩萨顶等。这些分布五台山的大小寺庙,以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为最早,初建于公元68年(东汉永平十一年),为汉明帝刘庄邀请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法时诏令兴建,遂成为“释源宗祖”之一。


显通寺坐落台怀镇中心,塔院寺(有五台山C位大白塔,尼泊尔神童匠人阿尼哥所建,跟北京的万安寺白塔是本家)之上,菩萨顶之下。我们离开显通寺已经五点,爬过一百零八级台阶,真正到达菩萨顶时,早过了收门票时间,还好师傅仁慈,让我们进去。斜阳洒在四围的山脊上,云彩缓慢飘移,五台山的建筑群尽收眼底,我们感受着千年佛教圣地的静谧威严,大白塔在山谷中心屹立,周围是红墙青瓦铜铃作响,大地山河,佛塔古寺一起一伏,和呼吸渐渐合拍。

参观完,又是喇嘛师傅吆喝着边关门边将我们赶了下去,有幸又看到了一座关门时的古寺。下一百零八级台阶时,一位穿补丁棉袍的师傅向每一位路过的人轻声说着“阿弥陀佛”。这位师傅我曾见过,他是一步一拜磕长头上的菩萨顶。扫地大叔路过身边,挥动着扫帚头也不抬地说道:“供养一下这位苦行僧吧。”但我身上无现金,问苦行僧师傅要微信二维码又显得太不尊重,只得摇摇头走了,下了几级台阶,忍不住又转身上来,问扫地师傅换了十块钱现金,重回台阶顶端交予苦行僧。

这一日下来黛螺顶菩萨顶两座山头,十几座寺院,早已饿了,五台山昼夜温差大,幸好有客栈小哥哥给的一件外套罩着,下山后在台怀镇吃一顿窝头台蘑,便早早睡了。
第二天七点,张师傅来客栈接我们,车从东台台顶出山,跟台怀镇的小山头相比,台顶是另一番景色,山势起伏平缓却声势浩大,每一道转折都像豹子飞跃时延长的脊背曲线,优美健壮,迅疾精确,千千万万只山豹相连,奔跑追逐,咆哮飞跃,人在台顶,似乎听到了山神低沉的嘶吼。这日行程颇紧,恒山加悬空寺,下山后赶去浑源县的永安寺,午饭后赶去应县木塔,晚上要将我们送去大同的酒店才结束。

恒山和悬空寺我们都走到景区门口便选择了放弃,恒山繁琐的交通和山上并不动人的景色,悬空寺乌泱泱的人群和一百块的登临费让我们迅速做出了撤退的决定。还好放弃了这两个旅游景点,不然,怎能和永安寺传法正宗大雄宝殿与圆觉寺砖塔相遇呢?
待续。。。

© 本文版权归 Storetell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